崛起在华中

时间:2017-01-09 16:43:34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郭潇雅
筑牢质控体系、强化学科建设、构建信息化平台……河南省肿瘤医院正以全新的姿态在华中地区强势崛起。
获奖理由:他们组建了一支专业、性格、年龄搭配合理的团队。他们绝不循规蹈矩、固步自封。他们力求创新,紧随时代步伐。
 
在医院管理不断迈向精细化、精益化的今天,医院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医院院长卓越的领导力,更需要管理团队出色的管理力与执行力。聊起自己的管理团队,王成增院长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才为医院向精、细、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012年,由张建功担任党委书记、王成增担任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组建。几年来,班子成员秉承“团结、务实、博学、创新”的院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逐渐锻造成一支分工明确、积极向上的管理团队,在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的考核中,连年获得优秀成绩,被评为河南省级医疗机构中最优秀、最具活力的管理团队之一。
“这一届班子从专业、性格、年龄等方面搭配非常合理。”王成增说道,“大家和衷共济、谋事创业,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这支高素质团队的引领下,河南省肿瘤医院5年来门诊量增长256%,达43.41万人次,住院人次增长91%,手术台次增长51%,平均住院日缩短3.3天。医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等荣誉,并连年获得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称号。
 
打造全覆盖质控体系
医疗质量既是医院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管理者看来,医院要发展壮大,必须用严格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此,医院建立了五个层级的全覆盖质量管理体系,院领导、科主任、临床医护层层把关,事前、事中、事后环环相扣,诊断、检查、用药、手术、康复处处不留死角。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是质量决策层,包括医疗委员会、药事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放射防护委员会等。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或主管院长担任,委员由学科专家、科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组成。各委员从医院战略发展的高度确定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并对医院相关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进行决策。
业务职能部门是指挥协调层,主要职责是在院长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医院的医疗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协助各相关部门做好质控目标、标准、内容、方法等计划和制度的制订,对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院级质量控制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临床一线,对全院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考核,实时掌握医疗服务的动态,监督医务人员对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对科室和个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该办公室还负责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逐步提高。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是科室管理层,该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病房主治医生组成。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该小组主要负责制订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依照医疗质量自查方案,完成每月科室医疗质量自查,及时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
最后是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医疗质量实施的主体;是质量是否稳定的主要因素,也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为了提高个人操作层面的医疗质量管控,医院特别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的执行。
采访中,分管医务部的业务副院长任武告诉记者,除全覆盖质控体系外,医院近年来注重临床路径的管理。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通过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最终达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效果。据统计,目前有26个病种、48个路径进入临床路径管理。2015年,共有2.29万患者进入临床路径,其中2.11万人已完成临床路径,同比增幅分别为91%和83%。
此外,医院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质量监督。例如,近年来医院全面推行电子病历,患者从入院到检查,从手术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要在电子病历上出现,只有上一个书写环节完成了,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通过对病历书写、病程记录等环节的全程管理,倒逼医疗质量提高。
 
走出学科“精细强”之路
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科研、人才、教学、文化、服务、管理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医疗管理机构评价医院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指标。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河南省肿瘤医院通盘谋划、整体推进,以传统学科为基点,打牢学科体系根基;以优势学科为重点,形成学科体系的支柱;以特色学科为突破,打造医院的学科品牌;以前沿学科为焦点,占领医学科学高地。逐步走出了一条“精、细、强”发展之路。
所谓精,就是充分发挥省级肿瘤诊疗质控中心和会诊中心优势,以MDT专家学组为依托,打造学科品牌;所谓细,是指根据患者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在条件成熟的科室全面推进亚专业建设,实行专病专治;所谓强,是指根据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明确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一般学科的发展方向,分类扶持、梯次推进、重点突破,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据河南省肿瘤疾病会诊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介绍,医院从2011年开始,逐步完善MDT会诊体系。对于门诊及住院患者,医院组织外科、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学科专家成立工作小组,为患者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最佳治疗方案,并视情况由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方案。
2015年,医院依托河南省肿瘤疾病会诊中心,以本院优质专家资源为主体,整合省会郑州多家三甲医院的知名肿瘤专家,推出食管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甲状腺肿瘤和淋巴瘤九大MDT会诊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学科品牌,使当地患者足不出省,就能享受到高水平诊疗服务。
划分亚专业,是强化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专业技术深度发展的必经之路。医院依据每个单病的病员数、手术量进行精确统计和分析,结合现有医师人数、年资、职称,以及床位数、手术难易度、好转治愈率、预后等因素确定各亚专业方向。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科建设逐步走向精细化,许多亚专业学科占领科技前沿,打造出一批特色学科和品牌学科。医院外科系统被细分为神经、头颈、甲状腺、胸部、胃、结直肠、肝胆胰、乳腺等专业方向;内科系统被细分为呼吸、消化、乳腺、妇科等专业方向;放疗系统被细分为呼吸、消化、淋巴瘤、综合放疗等专业方向;血液科细分为白血病、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儿童血液肿瘤、贫血与止凝血等专业方向,实现了血液病种的全覆盖。此外,肿瘤中西医结合、生物治疗、疼痛等学科的同步建设,强化了学科建设的专科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学科内涵。
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医院出台《重点学专科建设管理办法》,为每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和院内重点学科每年分别配置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重点学科建设资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配套发放建设经费,全力支持学科提升。
“十二五”期间,医院胸外科、肿瘤科、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4个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胸外科、放疗科、血液科、肿瘤内科、中西医结合科和乳腺科、放射介入科7个学科入选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培育)学科。
精准医疗目前已成为医学界的前沿话题,而河南省肿瘤医院早在2010年,就组建了省内第一家、国内第二家分子病理科,开展一系列基因诊断服务,医院开始从肿瘤个性化诊疗向精准化诊疗迈进。
伴随着基因检测与诊疗实力的增强,医院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肿瘤靶向基因研究中心、省肿瘤靶向基因检测中心、省肿瘤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省肿瘤靶向基因研究院士工作站和省靶向基因工程实验室……经过几年发展,一个区域性肿瘤基因研究实验中心正在形成。
 
构建信息化保障体系
医疗支持保障体系是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作为一所拥有45个临床医技科室、近3000张床位、年出院达11万人次、医疗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大型医疗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面临着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近年来,后勤保障部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后勤维修“110”服务中心和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开始从传统后勤管理向“智慧后勤”转变。在后勤信息化系统平台搭建方面,河南省肿瘤医院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是融合OA与HIS系统,建立后勤工作数据库,实现了报告、资料、视频、图片等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文件的在线传输;其次是架设综合监控报警系统,将供电、供水、供暖、氧气、层流、空调等关键设备,以及配电房、锅炉房、污水处理、电梯运行管理纳入报警系统中,做到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提前预警,保障安全稳定;再次是建立能源监测平台,通过对现有线路加装远传计量表的方式,将能耗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可准确掌握单独核算单元的能耗量,并为节能工作提供依据。
分管后勤保障工作的副院长王勇介绍说,在信息化后勤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医院于2012年搭建了后勤维修“110”服务中心,该中心建立了维修常用配件应急仓库,实行7天24小时工作制和派单巡查制,实行“报修-登记-派单-维修-反馈”的全过程痕迹管理,为全院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如今,后勤维修“110”已成为故障报修、维修派工、维保跟踪、人员管理、工作量统计、满意度测评等信息同步记录和集成管理的多元化平台。该平台的月统计维修量达2800余条,完成率达99.95%,维修信息可实时反应在维修显示屏上,维修状况、派工信息一目了然,主班、副班、外联三个岗位有条不紊地运行。
2013年,医院实施后勤网格化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划分全院区域,指定网格化责任人,制作网格化管理卡,并将其张贴在病区走廊的明显位置,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经过近3年的探索,全院网格化细分成了69个区域,形成了“以信息化支撑网格化、以网络化追求精细化、以精细化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新模式,后勤保障工作效能大幅度提高,临床对后勤保障部门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另外,医院充分利用信息建设取得的成果,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主线,通过HRP与HIS系统有效整合,使医院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充分协作,逐步实现医院人、财、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据该院总会计师韩斌斌介绍,为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出台《预算管理办法》,完成全院25个预算单元的预算编制工作,严把进口“预算”和出口“决算”关,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加强绩效管理、目标及运营分析工作,及时查找、改进薄弱环节;建立采供招标体系,通过规范流程、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审计,近3年共节约资金2600余万元,为推进廉政建设、促进行风政风好转做出积极探索。
 
全力打造互联网医院
今年5月,手术治疗后的陈女士按照医嘱,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在导诊人员的帮助下,她用手机扫描“大象就医”二维码,下载APP,绑定就诊卡,开始了生命中第一次“线上就医”。
陈女士用手机挂号,不用排队就能在线缴费就诊、查询余额。医生开具检验单后,她用手机进行在线诊间支付,几十分钟就完成了全部诊疗过程。检查结果及时传入她的手机,方便随时查看。线上就医让陈女士有了全新的就医体验。
陈女士使用的是医院推出的线上信息平台。近年来,医院以方便患者为导向,全力打造“互联网医院”。目前,已初步完成了云储存、大数据、物联网的战略布局,逐步开启移动医疗及移动护理。
据了解,该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具备五大功能:一是预约挂号,不再排队;二是手机缴费,不必找零;三是账单明细,随时可查;四是检查报告,存入手机;五是家庭成员,同步管理。据调查,自网络平台运行以来,患者挂号、缴费、取药等候时间缩短了70%。网络上,新的就医模式迅速传遍“朋友圈”,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现实中,患者满意度持续上升,纠纷发生率持续下降。
该院信息中心主任韩杰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受益,医院运用“大宣传”理念,发动全院干部职工开展“全员培训”和“扫楼行动”。今年5月23日至6月3日,“扫楼行动”小组在全院共开展培训22场,分批次、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医护人员、志愿者、住院患者使用APP,达到了全员掌握的目标。截至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大象就医”用户数超过3200人,每日使用次数超过5400次。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融合,重点在于信息和服务的不断完善,不仅要有“网”思维,更要有“大”视野。未来几年内,河南省肿瘤医院还将整合更多的医疗资源,打造更大的就医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智能、方便、快捷的就诊服务。
尽管在不少同行眼中,河南省肿瘤医院已经在华中地区异军突起,但医院的管理者看来,郑州地处中部地区,与北上广和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区域劣势比较明显,对一流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目前医院仍处于“有人才高地、无人才高峰”的阶段。王成增院长表示,下一步,医院将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下大功夫,用5~10年时间,努力把医院建成国家级区域肿瘤医疗中心,同时实现一个肿瘤医疗集团、一所临床肿瘤学院、一个国际科研平台、一张肿瘤防治网络和一个肿瘤康复平台的“五个一”目标,为维护河南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赢在团队 > 封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