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热度未减 各级医院如何把好这个脉

时间:2017-03-03 16:33:13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张晓利
虽然关于精准医疗的众多疑问盘桓在行业内外人士的脑海中,但是各级医疗机构均在不断剖析探索,怕错失分杯羹的良机。

2016年9月份,分别发表在自然杂志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两篇文章,把精准医疗推上审判台,对此,无论是说捅破精准医疗泡沫还是说给精准医疗泼冷水,无疑都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让本就成为高频词的精准医疗更加火热。

然而,作为一家医院,怎样把握精准医疗这个脉,带动整个医院的布局,提高医院和学科的竞争力,是大家关心、探索的着眼点。听听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熊利泽、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范小红、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的讨论,答案或许会逐渐明朗化。
“对医院来说,把握住新兴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从管理上进行整体布局再调整,资源再分配,是确保整个医院处于一定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范小红说。
在罗素霞看来,虽然目前有一些检测不是很准确,从总的方向上看,精准医疗是未来的一个方向,需在改革过程中不断修正、前行。
精准医疗率先在美国掀起了热潮,也因奥巴马而在全球大热。不少反对人士认为,精准医疗是奥巴马或者美国政府的一个阴谋,就是诱导中国投钱研究。
“到底是不是阴谋,要看美国有没有投入,投入了多少。美国做了两百多个肿瘤基因监测,日本北海道大学做了70个。”范小红列举了日美的情况,表达着他的观点,“我个人不认为这是一个阴谋,我们应该提早做好布局和应对,只有抢占先机,才能让医院、学科原来强的更强,原来不那么强的借此机会做强做大。”
针对这一说法,罗素霞从目前大家对精准医疗存在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她举例道,不少人认为精准医疗的获益很小,其实精准医疗不是针对所有人,而是针对了某个靶点,就肿瘤来讲,某项治疗针对相应的靶点确实效果非常明显;还有不少人觉得精准医疗有巨大的泡沫,可能从经济利益上扩大了这个概念。
面对国内精准医疗的形势,在罗素霞看来,从国家层面,应对一些基因检测公司进行规范;从医院层面,应该站得更高进行布局;对于医生,应巧妙地结合临床和实验室,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在食管癌的治疗上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做起来是一个难度,但确实是一个方向,应让多学科共同参与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临床医生的单打独斗。”罗素霞呼吁。
那么,占全国很大比例的中小医院,在精准医疗方面又该如何施展拳脚呢?
按照分级诊疗的大方向,一定是大医院做方案,基层医院去执行,那么,基层医院就须提高临床水平。“提高临床水平要培养几种思维,如多学科协作思维、医疗大数据思维、三级思维;还应强调知其所以然思维、科研思维。没有科研就没有进步,更没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熊利泽说,“如果下面医院都不懂精准医疗,没有上述思维,即使方案做出来了,执行也会有问题”。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治疗可能会慢慢下沉,朝着日均化和门诊化的诊疗模式发展。我院要做大做强外科以及思考如何拓展区域医疗,跟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范小红站在三级甲等医院角度分析,这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也是契机,抓住时机,把握好脉络,准确定位,从而实现发展壮大。
“我了解到,县级医院肿瘤患者还是非常多的。在全国推行分级诊疗的今天,各级医院的分工定位不同,县级医院应在人文关怀方面下功夫,没有必要投入高精尖的设备,特别是分子病理实验室没必要建设。”罗素霞说。
“随着越来越多靶点的发现,精准医疗会变得简单、易复制。假设肺癌有一百个靶点,而且针对每个靶点都有相应治疗的话,试想那时格局多么简单,监测到某个靶点,就吃这些药。无论是大专毕业还是中专毕业的社区医生都能很快掌握,复制到临床治疗。”范小红描绘了精准医疗的理想状态。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回·汇2016 > 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