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苗研究,中国领先于国际水平

时间:2020-03-07 20:32:56来源:中国医院院长作者:刘敏
新冠肺炎预防方面,开展了多种传播途径的动物实验。新冠肺炎疫苗,正按五条技术路线加快并行推进。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了疫苗研发专班。专班在全国范围内,着眼于数十家的疫苗机构,第一批筛选了八家机构确立了九项任务,沿着五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20203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

郑忠伟进一步介绍,目前,新冠肺炎的灭活疫苗研究,已进展到动物攻毒和动物毒理研究阶段。目前,国外还没有类似报道。基因工程重组的亚单位疫苗,研发进度也进入了实验动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阶段。目前,中国与国外相比,基本处于同步或略领先水平。腺病毒载体疫苗,中国也有一定基础,曾经成功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就是用的腺病毒载体。目前,新冠肺炎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究,中国也处于实验动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阶段,和国外基本处于同步或在某些环节略有领先的地步。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会上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健委、药监局等13个部门,组建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围绕可溯、可诊、可防、可治聚焦五大主攻方向。同时,成立了药物、疫苗、检测、溯源、中医药等9个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并且,先后部署了42个国家的应急项目,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

目前,科研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基本形成。 在可诊方面,已经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能满足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在可治方面,磷酸氯喹、托珠单抗、中医药当中的,有关方剂和注射液等一批推荐的药物,康复者血浆、血液净化等治疗方法也纳入到诊疗方案。新冠肺炎在可防方面,开展了多种传播途径的动物实验。新冠肺炎疫苗,正按五条技术路线加快并行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在疫情防控当中广泛地被应用。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指出,目前,中国针对病毒的变异和疫苗研发有统一部署。目前的病毒变异,并没有影响到药物研发、抗体制备和疫苗制备。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地观测病毒变异程度,而且积极地布局科研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表示,科技攻关组一直非常重视各种新型检测试剂的研发,在前期主要针对以PCR为主的核酸试剂研发后,近期又部署一批研发项目。主管部门针对核酸部署了更快捷、更方便、更灵敏的资助项目,可以在90分钟以内,完成高灵敏度的检测,灵敏度比过去的还要高三倍。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指出,磷酸氯喹已经成为临床救治用药。目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患者共760位。这760位患者中,有285人次使用磷酸氯喹作为治疗药物,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孙燕荣补充,在武汉及湖北全省应用中医药进行救治的患者已达90%以上。同时,临床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治疗效果更好。法匹拉韦正在武汉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托珠单抗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现在已经在武汉应用于治疗重症患者。截至35日,已有272位重症患者使用托珠单抗进行救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赵扬玉介绍,疫情期间,如果妊娠28周之内,在早期妊娠和中期妊娠没有不适,可以适当延长来产前检查的时间,可以在家里做简单的自我监测。妊娠28周以上,应该听从医生建议,到医院进行产检。另外,如果胎儿在宫内出现早期缺氧,首先表现的是胎动异常,而不是胎心异常。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总结:“我们对疫情的警惕性和防控要求不能降低,还要继续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及时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分享信息和经验,携手抗击疫情。”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资讯 >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