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社区热潮下的冷思考

时间:2017-08-02 17:35:00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郭潇雅
医养社区的出现为我国养老困局带来新的生机,但要真正成为惠民事业,尚须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楼宇模型、小区规划、户型图、样板间……不错,这里的确是富丽堂皇的售楼处大厅,但该小区却是海口当地一家著名的“医养公社”。据销售人员介绍,该项目作为城市医养社区的典范,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经全部售罄,并已经交房,二期销售过半,并将于2018年中期交付。项目火爆,欲购从速。

近年来,在老龄人口爆增和利好政策的双重刺激下,我国多地的医养社区雨后春笋般出现,绿城乌镇雅苑、第一投资集团颐养公社、泰康之家、亲和源、恭和家园等医养社区,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成为各地的品牌,保有良好的入住率。医养社区何以受到群众青睐和媒体热捧?这种形式与传统养老院有何区别?医养社区发展前景如何,又面临哪些问题呢?
 
新兴业态改变养老模式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系统管养老,因此,在医疗与养老双向选择下,“医养结合”的概念便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医养结合主要有三种模式,医疗机构主导建立养老院,养老单位自建医疗机构,社会资源搭建医养社区。
有业内人士指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即在自己家养老而不去任何养老机构,但随着独生子女父母的年迈和人们观念的解放,如果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公立医院和养老院养老,我国将面临医疗护理资源极度匮乏的窘境,所以依托社会资源开办医养结合机构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那么,社会资源搭建的医养社区,与公立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有何区别呢?对此,泰康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认为,医养社区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传统的医养模式,医养社区的核心是解决老人的精神和社交的需求。
与公立养老机构相比,一方面,医养社区对于人的社会化属性是“主动关心”,而非“被动照顾”,例如,一些医养社区大厅以售楼处而非登记处的形式出现,就是为了让老人有种归家的感觉,让老人从心理上感觉自己只是“搬了家”并非“住了院”;另一方面,医养社区借鉴了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养老模式CCRC。即把老人以房产的形式,集中在社区或小镇,便于对老人开展持续性长期照护,而不是公立养老机构以松散的形式,对老年人进行阶段性或临时性的照料。
据了解,CCRC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服务。据美国学术调查显示,居住于CCRC的老人的寿命是其他老人的1.5倍。美国最为典型的一个CCRC项目当数佛罗里达的一个小镇,除老年社区与医疗机构外,该镇拥有上百个运动场、游泳池和俱乐部,以及数个商业中心,可以说,CCRC就是美国的“老年人部落”,是老年人的“天堂”。
刘挺军认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机构养老必将取代居家养老。与居家养老相比,医养社区不仅有医院医生和专业的护理员,而且有完善的健康管理和急救体系,就连老人所住房间里面的设备设施,也与普通的生活家装不同。例如,某医养社区全部为4至6层的低密建筑,房间内淋浴是坐式的、门可以双向开关、特制了借力型餐具、屋里的灯一键式关闭、各房间配备了紧急呼叫按钮……从生活细节上切实保障长者晚年的生活便利和生活品质。
对于医养社区这种在我国新兴的业态,有人认为,模式是好模式,但以房屋买卖或租赁的形式开展养老,是养老事业“地产化”的表现,不应提倡。
对此,第一投资集团总裁助理徐家成说道,医养社区的产业属性不能简单认为是“地产化”,因为地产项目的开发往往注重短期商业利益,不会在养老这个长线产业上大量投资。在医养社区里,地产只是养老产业其中的一环,现代养老产业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服务和运营管理。
刘挺军对徐家成的说法表示肯定,他告诉记者,此前的确有些人打着“医养社区”的名义做房地产,但是,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地产化”,应该看其真正的目的,哪怕是一家房产公司投资了医养社区,如果确实以医养为主,那么就不能认为该社区具有“地产化”属性。
 
医养社区面临多重困难
新事物往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医养社区刚刚构建起来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到底能坚持多久?能否持续发展并得到经验型推广?不少人在心里打着问号。
阳光海景小区、配套私立医院、三万元的进口浴盆、五万元定制的家具,这是医养社区诱人的样板。如此高端奢华,普通民众能承受得起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即便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北京市,城镇老人经济来源也主要依靠退休金。北京市家庭平均月收入在4700元左右,六成人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如果去机构养老,83.1%的北京城镇老人月承受额在3000元以下,七成以上的农村老人承受额不到千元。这样的承受能力,远不能支付在医养社区的各项费用。
刘挺军坦言,目前我国的医养社区还是以高端客户为主,如泰康燕园医养社区,根据房型不同每月租金6000元至两万多元不等,现居住的人群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包括院士、高校教授、企业高管、科研人员等,一方面他们思想较为开放,另一方面他们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是,泰康今后会考虑开发中低端人群项目,收费少一点,房间小一点,以突破推广瓶颈,吸引更多客户。
据了解,对于医养社区各项费用,国家目前尚无标准。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表示,因为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还需在具体实践中尊重市场规律。
除费用问题导致医养社区难以大范围推广,医养社区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
综合被访者观点和意见,首先是医保问题。医养社区中自建的医院难入医保。以北京为例,近年来新成立的医疗机构中,只有北大国际和清华长庚通过了医保,其他民营医院均未获批,导致医养社区经常要派车送老人到市内有医保的医院进行配药,十分不便。
其次是人才问题。据统计,全国养老护理员只有2~3万人,而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在民办医养社区,急缺高素质护理员,特别是在急救方面,尽管不少医养社区和120、999开展了合作,建立了通往公立医院急诊科的绿色通道,但还是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对老人开展高质量的急救。因此,在急救体系方面应加强建设,建议国家在具有专业培训能力的大型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和实习基地。
再次是财政补贴和税费问题。非营利性机构有补贴没有房产税,而大多数营利性的医养社区没补贴却有房产税,希望国家一视同仁,不要总是区分营利和非营利。建议对需方进行资金补贴,让消费者自行选择。
此外,医养社区在建设规模、服务规范、药品管理、行业资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破解。医养社区在中国落地生根,尚需要接受CCRC模式本土化的考验。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互联·医联 >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