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普通门诊变身

时间:2017-08-02 17:28:30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吴佳男
华西医院“普通门诊”变身“专科普通门诊”,或可成为三级医院门诊改革的新思路之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一楼大厅原本是17个普通门诊诊室,楼上则是专科门诊。华西医院的内部门诊改革正在改变这一格局。

6月8日起,门诊一楼的“普通门诊”全部调整为“专科普通门诊”。经常来华西医院就诊的患者会发现,一楼大厅原来的普通门诊诊室,如今纷纷换上了“消化内科”“呼吸内科”“乳腺外科”等不同诊室标识。
新设17个专科普通门诊诊室,原则上不需要预约,患者当天挂号当天即可看病。诊室主要服务范围,可总结为“专科疾病初诊”“开具专科检查及用药”“专科医保门诊特殊疾病治疗方案续期及开药”等。
 “初步观察,门诊质量有所提高。一是处方的质量提高了,二是患者投诉少了。”华西医院门诊部主任饶莉告诉《中国医院院长》。
 
顺应大势 力推分级
“大医院做大医院应该做的事,基层做基层应该做的事。”饶莉表示,华西医院近年来一直在尝试门诊分流。而这一次,“动静”较大。
2010年,华西医院与当地某银行共同发行了附带医疗功能的储蓄卡。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和就诊信息会被采集,在医院就诊时一刷卡,个人信息、健康档案和过去的诊疗信息就完整地呈现在医生面前。这些信息可辅助医生决策,给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疗方案。
持卡者的另一好处则是,只要在家里打个电话,就可预约到华西医院的门诊专家号,不用再到医院排长队、守通宵。
虽然此卡半年内就发行了80万张,但距华西医院最初的预期仍有较大距离。2015年,华西医院日门诊最高峰达18000人次,手术床位更是供不应求。跟很多大型医院一样,华西医院周边成为城市交通最拥堵的区域之一。
“首先是引导患者去基层。”饶莉解释了此次门诊调整的两个目的。
一是顺应政策要求,引导常见病、普通病以及开药和复诊的患者去基层。
二是提高门诊质量。此前,和其他三级医院一样,来华西医院的患者在挂号后没有专科概念,随机进入普通门诊任一诊室。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很明显。“之前的模式是低年资专科医生看普通门诊。这些医生可能对某一专科擅长,对其他病症不够熟悉,开药和开检查以及门诊质量得不到保障。”
6月8日后,来华西医院看病的患者则会感受到明显变化:一是一楼大厅,普通门诊诊室的牌子,纷纷换上“心脏内科”“肾内科”“甲状腺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不同诊室标识;二是经常来就医的患者会发现,一楼诊室医生不再是熟悉的面孔,似乎换了一批医生。
“患者挂号时也能发现这种变化。”饶莉介绍,看诊医生并非少数调整,而是几乎全部调整为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原来普通门诊的医生,很多是高年资的规培医生。现在则要求楼上专科诊室的医生下来看诊。”
“楼上诊室医生并没有减少。我们相当于在楼下新增加了这十几个专科门诊。”饶莉强调。
华西医院的门诊改革,取消普通门诊,新增专科普通门诊,同时依然在一楼大厅保留“全科医学科”“普通外科”和“普通内科”三个诊室,用于方便确实不明确应挂哪个科的患者挂号和就诊。这三个诊室也在前述17个诊室之列。
另一个变化,“专科普通门诊”周日也不开放,仅开放可开具血常规、B超等常规基础检查单的“便民门诊”。
同时,尽管普通门诊变身专科普通门诊,但是医院的挂号费并没有上涨。“在有更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坐诊的同时,专科普通门诊和普通门诊费用还是一样的。”
 
效应显现 “减量提质”
华西医院此项改革酝酿于2016年年底。
“改革前的调研数据表明,来院开药和换药的患者依然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前门诊改革分诊出去的患者还是偏少。”饶莉表示,这是华西医院下决心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实行前的讨论环节中医院管理者达成的共识:质量安全最重要,符合国家“减量提质”原则。
“和此前预估的一样,上午看过专家门诊下午找不到医生的患者投诉,现在少了。”饶莉向记者介绍了6月8日至今门诊发生的积极变化。
当然,除了这些积极的变化,事先院方担心的一些问题也出现了。之前担心过的患者就诊速度减慢情况出现了。门诊调整后,号量有限制。有些患者挂不到号,情绪波动。
对此,华西医院的应对措施是提前一周预热。利用媒体报道、网站和APP及微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建议患者:普通感冒发热等轻症患者先到社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已初步明确就诊专科、须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患者或复诊患者提前通过官方APP、微信和电信114等多渠道提前预约;已在华西医院确诊且治疗方案明确、须长期治疗的患者,可回到当地医院或家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必要时再到华西医院复查。
“一楼大厅设立了咨询台和讲解专员,还有一个患者服务点,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饶莉介绍,对于一些外地患者的需求,医院还利用“爽约号”来加以解决。“专科普通门诊的就诊模式和专科门诊、专家门诊一致,患者集中等待时间变长这是必然的。”饶莉认为,这种状况,考验的还有医生对看诊进度灵活调整的能力。
“从楼上下来”的医生,绩效会有哪些变化?对于这一外界关注较大的问题,饶莉认为,虽然更具体的数据尚未出来,但变化不会很大,因为“量占比很小”,而且“挂号费没变。”
饶莉最后表示,华西医院的这种做法,国内其他医院可以有条件地借鉴,因为政策支持,分级诊疗是必然趋势,大医院也将逐步取消普通门诊。在医改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大目标下,大医院取消门诊输液已在落地。
为了重建患者信赖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按人头付费”“提高医事服务费”“鼓励医生办诊所”等改革举措或将改变医院门诊的人流量。医院门诊部的相应调整,三级医院管理者未来需要逐步重视起来。
不过,饶莉也担心,部分患者目前即使下去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还是“接不住”。比如,因为基药配置等遗留问题,华西医院拥有的一些药物在社区医院配置不够;一些疑难重症,二级医院也难以处理。
“未来,希望随着医联体建设机制的成熟,分流能更顺畅,而非强制性地让患者不进入我们医院。”饶莉坦承,这项工作将是长期工程。
 “像华西这样的大医院,确实不应该设普通门诊。”煤炭总医院党委书记曾庆玉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表示,逐渐取消普通门诊,保留急诊与专科门诊。“一个孩子感冒了,在一家医院就诊后还跑到北京儿研所,再跑到北京儿童医院。这样的状况会浪费很多资源。”
在曾庆玉看来,三级医院暂时还可以通过分时段预约就诊,适当控制医院人流量;长期来看,三级医院就应该取消各类普通门诊,“设立多个专病会诊中心”,就医环境才会逐渐变好。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互联·医联 >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