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喜”与“忧”

时间:2017-02-20 17:12:03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徐书贤
怎么样从追求时髦,上升为一个维护健康的自觉行动,这很重要。

自2014年以来,移动医疗从火热的市场追逐走向更加理性和冷静。的确,移动医疗从互联网的角度多方位围绕医疗进行市场开拓,一定程度上对于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有不少帮助。从一开始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到投资市场逐渐趋于理性,表示了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的认知更加成熟。

毋庸置疑,短短时间内整个社会和相关产业从互联网医疗或信息化产业中获益匪浅。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接近50亿元规模,用户规模在第四季度达到1707万人。而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达365.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或突破200亿元。
如何让医院走好移动医疗之路?2016年11月26日上午,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移动医疗忧思录”为题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就移动医疗喜与忧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良好的政策环境
据统计,国家推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计划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有660家三级医院能够通过手机APP、微信开展结算和支付,1238家三级医院建立了信息库,提供相关的信息查询和推送的服务,大大简化了医疗服务的流程,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另外,三级医院的预约诊疗率平均值也达到32.1%,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健康服务业发展指导处处长张涛认为这是很好的成绩,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张涛表示,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方面是源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医院和企业共同参与发展的结果。
一系列文件的发布足见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重视。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也把卫生计生的信息化工作纳入其中。此外,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则对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2016年11月17日,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智慧医疗”分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加强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智慧医疗”发展,有利于完善卫生与健康治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开展远程医疗可有效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诊疗结果查询、随访跟踪、药品配送、健康教育等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使远程医疗发展迅速,迎来新的发展期。据介绍,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8428万元,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基层远程医疗系统,并安排12所原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与12个西部省份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共纳入12所原部属(管)医院、98所三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和726所县级医院。2013年,全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2057所。为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远程医疗的管理规范、实施程序、责任认定、监督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
尽管互联网医疗发展迅速,张涛指出,在医疗流程中改善医疗服务还有急需运用信息化技术支撑的四方面工作:预约诊疗,信息推送,费用结算,药事服务。
此外,他提到,现在利用信息化工具的整体情况还是参差不齐。所以,下一步推广一些先进优秀的做法非常重要。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将积极地参与,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另外,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也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疾病管理,其中包括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和健康教育。
 
移动医疗之“喜”
无疑,移动医疗对于医疗保健机构工作流程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各级医院据此采取了许多利民、惠民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简化患者就医流程。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院长钟森总结认为,移动医疗之“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优化了医疗流程。预约挂号、智能分诊导诊、检查检验报告自助查询、自助支付结算等就医全流程优化,有效缓解了患者挂号、缴费、候诊时间长,看医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改善了就医体验。开辟“轻问诊”模式,让病患在去医院看病之前在线上咨询,让真正有需要的人上医院看病,一方面节省了患者时间,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产业效率的优化配置,病患使用移动智慧医疗系统,平均在院逗留时间比使用现场方式节省一半时间。提升了医疗质量。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输液监控、婴儿防盗、无线心电等,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降低了医疗成本,基于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患者可及时获得医疗信息与医疗支持,主治医师可对患者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合理用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就医频次和医疗费用;此外,还拓展了医疗市场。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孙卫结合实例梳理了移动医疗进入医院的四大入口,一个是通过医生、护士的专业入口以及医药研发人员。一个是通过医院的资源流动管理,也就是把医院管理机构还有医药厂商联系起来。还有一个是硬件的入口,通过硬件来介入,主要包括可穿戴的自助检测设备,便携式的硬件,以及医院内部的各种智联互通的设备。再就是大众的入口,包括患者、普通人以及特殊人群等使用的各种各样的设备。
孙卫认为,互联网+医疗对于医疗保健机构工作流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移动医疗发挥作用。“换句话说,没有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将无从谈起。”他对近年来移动医疗进行了分类,大体分为七类,第一类是医护工具。电子病历、药品信息、临床指南、领先医学资讯等医生工具。第二类是自诊问诊平台。患者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患者互助、签约私人医生等。第三类是疾病管理。借助互联网,将慢性病的管理提供给患者(即PM)。常见的领域包括口腔科、心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孕期等。第四类是硬件结合。通常需要购买专用的硬件,测量生理信息后将通过APP自动记录或上传,目前主要有血压、血糖、心率、体温、尿液信息等指标。移动监护仪和远程胎儿监护等设备,也能通过APP或直接将信息上传云端。第五类是医联平台。通常包含挂号、预约、查看医院内的信息、查看化验单等功能。此类平台目前出现与微信、支付宝等结合的趋势。第六类是医药电商平台。提供完善的药品信息、药品使用说明、病症查询,并且能够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推荐药品购买服务,也包括目前国内最大的几家电商平台。第七类是医疗新媒体。通过传递医疗资讯,进行健康教育(即PE),同时可以连接医生、制药企业和患者,并采用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通用平台架构,也属于移动医疗的范畴。
孙卫认为,目前移动医疗在“互联网+医疗”中居于核心位置,能有效推进分级诊疗,方便就诊看病,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健康管理。
许多医院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技术,实现了无线病历调阅、无线查房、无线医嘱执行、无线医疗设备管理、特殊患者管理、无线输液、无线导医。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婴儿防盗体系……换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医院信息化变革。
 
移动医疗之“忧”   
信息技术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变革的同时,实际上也进一步促进了医院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孙卫的忧心是:医院现在离不开信息化了。“比如无线网络,它的可靠性、稳定性实际上也是我们认为可能会影响我们移动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孙卫认为这种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而移动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IT大企业的投资兴趣和研发进展,否则移动医疗可能会夭折。”
    钟森认为移动医疗之“忧”还在于无统一标准、无财政投入、无章法可循、无盈利模式、无物联支撑。
他进一步解释,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流动。由于数据采集交换标准、接口不统一,医院内部及医院之间多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医疗数据的离散分布削弱了医疗系统的数据整合和挖掘能力。隐私壁垒导致数据无法大规模使用。医疗记录、疾病档案往往涉及个人隐私,但如何对数据进行脱敏和规范管理,以保证在不泄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数据的深度应用,还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孙卫认为,这与开发商们各自为政、“我的产品我做主”有很大关系。
财政投入不足。钟森表示,医院建立自己的系统没有问题,但是要解决各医院“信息孤岛”的问题,建立更大系统,没有财政的支持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信息化,医院投了钱谁都看不到,最后说我投了几千万,谁相信?院长就感觉压力很大。”此外,信息投入无止境也是众院长比较头疼的问题,系统维护升级,再就是“五花八门”的信息系统进入医院,每次的投入都感到“永无止境”。孙卫表示,“对于开发商,我们有严重的依赖性。”
上海柯林布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秦晓宏从一个开发商的角度表示,现有的技术架构可以做到很好,“一定不要把系统写死了,怎么叫不要写死呢?就是你要有点灵活性,要让医院信息科的人员能够自己去扩展一些功能,把标准扩展的切口、方法告诉他们,这个很重要。不要想着你提个需求,我来改改还能再收点钱,我觉得还是要有开放的心态,相关企业做系统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扩展性、开放性,这个很重要。”
对于无章法可循,钟森提出了一系列疑问,有关法规明令禁止医生网上开处方,移动医疗数据的可靠性谁来保证?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谁来承担责任?如何促进线上问诊与线下治疗的有机融合?
移动医疗目前并无盈利模式,钟森认为移动医疗行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目前的移动医疗多以消费者为核心,提供挂号预约、在线咨询、健康社区、慢病管理等功能,而没有兼顾医疗资源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普遍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医生参与度和用户黏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尚无确定的盈利模式,整个行业多处在“战略性亏损”的烧钱状态,移动医疗的风投不知道还能持续多久。
目前,移动医疗APP数量超过2000款,但最近网曝的《移动医疗公司最新死亡名单》显示,仅2016年以来就有27家移动医疗公司关门,更多公司处境不妙难以为继。
钟森指出,移动医疗还缺乏物联支撑,我国现阶段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不强,缺乏“杀手级”应用,医学价值相对较小。缺少对患者线下就医的配套服务。如交通、停车、就餐、陪护等服务。
 
前路荆途探索而行
尽管对于移动医疗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多数院长还是认为这个投入是“必须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投钱,它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确实能改善医疗质量,提高整个医疗的管理水平,带来更好的患者满意度以及提升人们的就医观念。因此,还是得大胆投。”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健林表示。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是一院三部管理的格局,利用信息化实现了一院三部人、财、物统筹调度以及资源共享。2009年开始,该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被前卫生部定为全国首批电子病历试点医院。
近几年来,以改善群众的就医理念为出发点,该院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融合,逐步在病区实施无线医护,建立了掌上医院、远程医疗、慢病管理,通过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界限,并辅以大数据、物联网等要素,让医院进入移动互联的一个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百姓健康需求与现在医疗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有的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分级诊疗已经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希望通过分级诊疗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从而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窘况。今年开始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对接35个乡镇医院,建立省、县、乡分级诊疗体系,通过信息平台打通35个乡镇医院,“让分级诊疗变得言之有物,触手可及。”
分级诊疗要想顺利开展,区域资源能够有效整合,离不开充分共享和网络互联互通。“我们现在正在构建这个区域分级诊疗的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实现医疗机构为患者的基本检验信息、影像和心电信息的共享,互联实现了预约服务、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和教育、120急救以及慢病管理的业务协同运用。区域信息高度共享和网络的互联互通,推动了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体系的建设,三个院区的地理距离较远,但三个院区的会诊、教育、业务学习都可通过网络远程执行。县级医院作为医改非常重要的主体,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远程会诊和教育,对接多家三级医院,同时向下延伸到35个乡镇医院,这些确实让修水县山区的老百姓不必走出山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郑健林说道。
近年来,作为互联网医疗重要形式之一的互联网医院发展亦是如火如荼。据腾讯研究院研究报告称,截止到2016年11月,全国共有36家互联网医院开工建设,其中有25家已落地运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便是其中之一。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副院长凌小明通过实践,对互联网医院提出三点思考。他认为,在政策层面,首先应该制定互联网医院准入标准、价格体系和医保政策;其次,在机制层面,建立政府、上级医院、基层医院、医生、患者多方受益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在监管层面,对于互联网医院,如果完全禁止,不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医疗模式探索;完全放开,对患者安全显然也不是非常负责任。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放开哪些部分,对医疗全过程又能实现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建立医生网上执业规范、网上医疗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势在必行。
科技应该是日新月异,大数据、可穿戴、物联网、精确医疗、生物医学信息已经扑面而来,郑健林认为,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该掌握时代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紧跟国家医改政策,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思潮,完善医疗信息化生态体系,造福老百姓。
“怎么样从追求时髦,上升为一个维护健康的自觉行动,这很重要。要鼓励医务人员使用和探索,也要鼓励患者参与,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就解决了粘质度问题,也就解决了持续性问题。”孙卫则认为移动医疗的持续性值得思考。
钟森认为,国外的移动医疗,除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健康IT项目外,还有很多以医生为核心的创业项目,涵盖辅助诊断工具、管理患者、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临床会诊、与患者沟通、医学研究、医生点评等功能,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从而双向增强医生和消费者的参与度和黏性,进一步凸显“互联网+”的价值。
张涛表示,医院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方面,应该有标准和规范,未来应该继续稳步探索。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医院创新纪 > 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