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抗疫一线与医疗融合

时间:2020-03-26 18:35:15来源:中国医院院长作者:刘敏
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运用。其中,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4日,中国内地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今天起,湖北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202032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

米锋补充,世卫组织最新通报,当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近4万人。随着各地进一步复工复产,人员流动增加,要毫不放松疫情防控。主管部门要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落实到位,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

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在会上指出,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运用。其中,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余款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在湖北武汉等抗疫一线以及全国数百家医院。人工智能服务人群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达数十万人次。

谢少锋强调,此外,各家企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CT系统方面积极推进,比如,用移动CT设备组合,实现云端的部署,有效提升了新冠肺炎的排查效率和诊断的准确率。下一步,主管部门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工作的融合发展。并且,深入总结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疫情防控的成功的做法和典型的经验,加大推广力度。从而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去体验它的实效,逐步实现规模化的应用。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为满足复工复产对流动人员的行程查验需求,主管部门组织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的3家基础通信企业,在通信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小程序等方式,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的信息。目前,累计查询量已超过4.5亿次。

36日起,主管部门在“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中,上线境外到访地的查询功能,可以对手机用户,前14天到访的境外国家或者地区的信息进行查验。以此及时发现瞒报、漏报、不实申报行程信息问题,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公众进行筛查。

韩夏指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一些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迅速扩展医用物资对接功能。并且,助力制造企业根据一线需求,精准排产甚至转产。从而有效缓解了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紧缺,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复工。她补充,疫情发生以来,主管部门加强了5G网络部署和应用,迅速完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等,重点场所的通信保障任务和5G的覆盖。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部署,为5G+远程医疗、5G+远程办公、5G+远程会议等新技术、新应用的落地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秦志辉强调,工信部在推动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包括,“恢复、培新、通链、提升”。他进一步介绍,“恢复”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疫情防控、促使中小企业尽快的恢复生产运营。“培新”是指加快发展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模式。“通链”主要体现在,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从而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资源。“提升”是指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从而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资讯 >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