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上海市浦东医院打造社工品牌

时间:2021-06-30 15:18:41来源:中国医院院长作者:郭潇雅
上海市浦东医院社工部践行“一切为了患者、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深挖内涵,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640.webp (4).jpg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医疗从业者认识到,医疗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伴随着身体、心理、精神、社会多方面的痛苦和创伤。另一方面,当前医疗环境中也存在着医患比例失调、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医疗机构高负荷运转等现状。

 
 
 
       面对患者和家属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需求,医务人员专注于患者生理疾病的治疗,医务社工则是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通过专业训练、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更好地聆听与回应患者心理、社会层面的需求。在精神上慰藉、心理上宽慰、行为上引导患者和家属,协助整合资源,更好地应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身体、心理、社会关系的全方位健康。
 
 
 
       上海市浦东医院自2012年开始,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纳入医院管理中,发挥医务社工专业服务、公益资源链接、志愿者团队建设等方面作用,协同推进医院建设成高品质高安全国际化研究型医学中心的发展愿景。据悉,该院社工部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百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社工部主任王成艳荣登2020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榜。
 
 
       深化服务内涵
 
       2012年,上海市针对医务社工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这是全国第一个地方性医务社会工作政策规范。上海市浦东医院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同年成立了医院社工部,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较早一批成立社工部门的医疗机构。
 
 
 
       浦东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具有人员构成多元、链接院内外资源、注重专业发展几个特点。具体来说,医院社工部人员包括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转岗的护士长,与临床和职能科室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招聘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有医务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受训经验。不同背景的医务社工搭配,既可以更好地融入医疗工作团队,又能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开展服务工作,回应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心理与社会需求。
 
 
 
       医务社工在开展服务时,除了使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也整合院内外资源,例如跨学科医疗团队的专业资源、志愿者人力资源、院外公益基金会、社会组织等公益资源,通过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整合更多需要的社会支持。为了保证社工部服务专业性,医院也和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系共建专业实践基地,一方面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另一方面,发挥教学相长作用,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院对社工部服务督导,不断摸索浦东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在医院公益性、人文性方面的角色与作用。
 

       打造社工品牌
 
       2017年开始,由浦东医院党委牵头,社工部组织打造的“天使陪诊”新入职医护工作者(即新职工)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正式启动,每年组织100多名新职工参与陪诊体验。
 
 
 
       通过一整天、全过程的陪伴患者就诊,让新职工“做一回患者”“当一次家属”,在陪伴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患者和家属的就医感受,体验医患间友好沟通交流,进一步强化全体新职工的服务意识、人文观念,帮助新职工迈好职业生涯第一步,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同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观察和熟悉医院环境、就医流程,为医院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计划建言献策,更好地融入到医院文化中。
 
 
 
       经过4年的经验积累,项目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也得到一些专业认可,荣获了2020年度第三届全国百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奖,“天使陪诊”微电影被评为2017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微电影大赛“人气奖”,获得由中国社会报社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主题征文”优秀征文。同时,出自项目研究内容的《医务社工介入对新入职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研究》发表刊登于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
 
 
 
       王成艳表示,下一步,浦东医院社工部将继续通过项目化运作,吸引更多院外优质公益资源,与高校联动,打造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的社工部服务品牌,从而更加专业化、可持续化地让服务对象受益,最终提升患者和家属的就医体验,满足其多元化服务需求。
 
 
 
文有删改,原文刊载于《中国医院院长》2021年10期

文/本刊记者郭潇雅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资讯中心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