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医学:觉醒在中国

时间:2017-03-22 17:15:32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郭潇雅
虽起步较晚,但睡眠医学在我国发展迅速,学科独立指日可待。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报告指出,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提神丸”提升战斗力等事件,经调查均证明与睡眠密切相关。

然而,睡眠疾病在世界上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的公众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调查显示,全球27%的人有睡眠问题,每天大约有3000人死于睡眠疾病。在我国成年人当中,患有原发性失眠、睡眠延迟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相关睡眠疾病的人群将近半数。
在今年3月21日第十六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我国医疗界开展了一系列与睡眠医学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展睡眠疾病的义诊、组织鼾症患者交流、成立睡眠医学中心等。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斌表示,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改善国民的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睡眠医学的快速发展,后来居上。
新兴学科有望独立
人类对于睡眠的关注和思考自古就有,中国有周公解梦,国外有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但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说,现代睡眠医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大学Loomis教授借助脑电图的扫描技术,分辨出觉醒和睡眠的5个循环阶段,成为当代睡眠医学的开端。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睡眠疾病诊断中心,并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睡眠监测。由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带动西方发达国家睡眠医学的迅速兴起。
1997年,美国睡眠专业学会正式出版了第一版《国际睡眠障碍性疾病分类(ICSD)》,标志着睡眠医学在美国成为了临床独立学科。目前,美国睡眠医学已制定了规范的诊疗体系和诊治标准,形成了完整的继续教育及培训系统,构建了独立的睡眠医师和技师的认证体系,设立了规范的资格准入及考试制度。
张斌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我国,睡眠医学还是个年轻的学科,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逐渐有了睡眠医学的研究,但当时仅关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和治疗机构,也没有专业的学术刊物和研究协会。1989年5月底,第一次中国睡眠学术会议暨睡眠研究会筹备大会在黄山举行,才标志着我国的睡眠医学步入正轨。
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专业人才队伍弱小,大多医生是在其他医学相关领域中兼着从事睡眠医学的临床与研究工作;二是没有睡眠医师和技师的认证体系,我国的睡眠监测技师只能远赴美国进行资格认证;三是国家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足;四是睡眠医学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
尽管睡眠医学在我国起步晚,基础差,但却是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张斌认为,特别是近两年来,业界同仁为睡眠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种种努力,睡眠医学在我国快速“觉醒”,已具备了成为独立三级学科的必要条件。
首先是中国医师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7月成立,这使得睡眠医学有了专业的研究发展平台;其次是睡眠医学专业已成为不少医学院校的本科选修课程,睡眠医学的教材也将于今年6月出版,填补了我国睡眠医学本科教育的空白;再次是从今年开始,睡眠医学作为内科学的必修内容,被纳入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志着睡眠医学的临床规范化;最后是我国自主编撰的《睡眠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已在今年的世界睡眠日公开发布,使我国睡眠疾病的诊疗有了自己的标准。
睡眠中心悄然兴起
随着睡眠医学专业的日渐成熟,近年来,睡眠医学中心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各类睡眠医学中心已接近百家,其中既包含一、二线城市的三级医疗机构,也包含三线城市的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
当问及我国睡眠医学中心的门诊量时,张斌用“大的撑死,小的饿死”来形容。他曾为此做过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像北京宣武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大医院,每个月大概做90例睡眠监测,多数患者需要排一个月的队,而三线城市的睡眠中心,床位数较少,每月平均做20例睡眠监测。
然而,无论患者量的多少,睡眠中心基本都是“花钱赚吆喝”。张斌表示,在美国,睡眠监测费用从15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平均为3000美元,但我国一线城市睡眠监测费用标准为500元人民币,二、三线城市为300元。一套睡眠监测设备为30万元,加上睡眠监测室的建设费用和人力投入,我国的睡眠医学中心几乎全都不赚钱,甚至还有“亏本”的。因此,有些地方的睡眠中心迅速建立又无奈关闭。
有人不禁会问,医院有无必要建设睡眠医学中心?对此,中国医师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唐向东认为,睡眠医学是个交叉学科,涉及呼吸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心脏内科等多个学科,涵盖90多种睡眠疾病。以往每个科室各自为政,都负责一些睡眠疾病的诊断,无法准确查明病因,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因此,作为公益性为主的公立医院,将多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睡眠医学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唐向东为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位患者长期被顽固性失眠所困扰,在成都各大医院神经科、精神科反复就诊,并2次住院治疗,服用过多种抗抑郁药物,均无明显效果。2012年春天,患者来到了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经过多学科联合诊断及睡眠监测,确定该患者为重度睡眠呼吸障碍所致的慢性失眠,在患者接受夜间正压通气治疗后,一周内就基本摆脱了长期服用安眠药的困扰,并停用了服用6年多的抗高血压药。这名患者表示,经过治疗,晚上睡眠质量和白天精神状态好像回到了20年前。该案例曾被国际医学杂志刊登。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负责人叶京英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肥胖人口的增多,睡眠医学的前景在我国非常乐观,但是睡眠医学的发展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政府应将呼吸机的治疗纳入医保范围。睡眠医学中心要以多学科联合诊疗为核心,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在第十六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清华长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了复杂睡眠疾病会诊中心,通过与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睡眠领域专家展开定期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随着社会进步,睡眠医学中心大有可为,睡眠医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弱势护理 >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