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负面清单”重在执行力

时间:2017-03-22 15:07:55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孙茜
静脉输液的“负面清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滥用现象,但不同的医疗机构依然存在不平衡现象,关键在于各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2016年3月4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布一组数字,自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出静脉输液“负面清单”制度以来,成效显著。

静脉输液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不合理输液会带来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静脉输液滥用现象饱受诟病,也成为医疗改革的重点之一。
“负面清单”成效与问题并存
2014年8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输液的8项指征及门急诊常见无需输液的53种病症。这53种病症包括内科24个、外科18个、妇科7个、儿科4个。《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在治疗这些疾病患者时,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以此严格控制临床输液滥用现象,这一举措被誉为静脉输液的“负面清单”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开展此项制度时并没有搞“一刀切”式的懒政,对医疗机构门急诊输液使用管理预留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在医生解释、劝说后,若病患仍坚持输液,医生可以将其视为特殊情况,只需患者在处方上签字并说明理由即可。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患的抵触心理,增强了医疗机构输液管理的灵活性,从而为改革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实施基础。
静脉输液“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后,2014年10月和7月相比,安徽省急诊输液率就下降了16.14%,门诊输液率也下降了9.55%。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201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安徽省开展的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很有成效,并表示各地可试行安徽省的“处方负面清单管理”举措,该举措还被评选为2014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之一。
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收效明显。2015年年底,该省开展全省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督导检查,共检查了46家医疗机构。检查发现,46家医疗机构的门急诊静脉输液率呈整体下降趋势。此外,2015年安徽省大输液采购量同比下降29.7%,其中乡镇卫生院大输液采购量同比下降21.8%。
不过,调查结果也显示仍然存在各医院静脉输液管理工作不平衡等问题,不同的医疗机构相比,门诊输液率最低为0.76%,最高达28.4%;急诊输液率最低为6%,最高达99.01%。“部分患者对合理输液理念不理解,坚持认为输液比吃药好,主动要求医生给予输液;还有部分医务人员解释不到位,或存在不良用药习惯,使不必要输液现象仍常出现。”安徽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处方点评,强化规范管理,把静脉输液规范管理作为等级医院评审、校验的重要内容;强化督查指导,组织人员督查和暗访,一旦发现问题,将及时通报并督促改进。
“长久以来,静脉注射泛滥源于体制上的原因。医院对利润的追逐,不少地方甚至给一线的医生下达指标。”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邹宇华表示,如果想要改善不合理输液现象,一方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诊疗的教育与监管,另一方面还要从行政上将其纳入监管和考核指标,并将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与医疗机构负责人收入挂钩,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输液“负面清单”政策的良好实施。
关键在于医院管理到位
出现不同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工作不平衡现象,关键在于医院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安徽省立医院可谓该制度的先行者,并收到实效。与2014年相比,该院2015年门诊静脉输液处方减少19.06%,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减少21.35%;急诊静脉输液处方减少10.42%,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减少8.56%。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黄强告诉《中国医院院长》,针对静脉输液“负面清单”制度,该院特别成立了由医务、药学、护理、感染管理、信息、监察以及内外片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静脉输液专项管理工作组,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由医务处牵头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起门急诊静脉输液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该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静脉输液临床应用与管理信息化。在HIS中,医生的诊断都有对应的疾病编码,针对门急诊,该院将《通知》中明确的53种疾病按国家统一的疾病编码进行判断,医生开处方时选择用法为“iv.gtt”即判断为输液处方,患者属于需要控制输液的疾病范畴,医生就无法开出输液的处方,除非标明理由。“输液负面清单所列的53种疾病已被我院列入电脑‘黑名单’,医生要开输液处方必须说明理由,否则就开不出来。”黄强表示。此外,该院实现在HIS中按类别进行实时监控、统计的功能。每月对临床各科室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排名,在院行政例会和OA上进行通报、公示。
针对输液“负面清单”制度,该院还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宣传培训工作。通过院行政例会、住院总会议、新员工岗前培训、在线网上学习以及教育处组织的培训项目等对医务人员进行了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与合理使用的知识培训与考核,做到人人知晓。通过在门急诊候诊大厅、输液大厅等醒目位置制作宣传栏、宣传画、宣传单、易拉宝等,在内、外、妇、儿各诊间放置本专科不宜静脉输液的病种宣传单,制作科普宣传动画在门诊药房取药大厅、候诊大厅等电子显示屏进行播放,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纠正医患不良的用药习惯,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更理性、更客观。
与此同时,该院还重点加强药师对静脉输液处方的审核,并开展静脉输液专项管理工作组会同处方点评工作组与专家组每月对门急诊静脉输液与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跟踪管理,持续改进。“我们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大培训,宣传静脉输液等合理用药知识,提高认知度,纠正医患不良的用药习惯,正确引导医生和患者理性地使用静脉输液;另一方面,对部分输液量大、不合理使用输液现象突出的科室,由医务处牵头,组织临床专家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召开专题讨论沟通会,提出干预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黄强表示。
输液“负面清单”制度在安徽省立医院的开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黄强坦言,首先是对医务人员思想观念上的影响,促使他们建立起静脉输液安全、合理使用的意识,通过转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规范意识,让这个制度能够更好地被接受,顺利地开展下去。医务人员的观念转变后,有利于他们合理引导患者,也纠正了患者对输液使用的错误观念。其次是行为上的转变,医务人员自觉减少不必要的输液行为,提高了用药安全,降低了用药风险,这也是对患者的负责。而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实施输液负面清单制度,是医院加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途径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此项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对医院的管理及未来发展都非常有益。

“今后会加强静脉输液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强化规范管理,逐渐把静脉输液规范管理作为各临床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的内容,同时将门急诊的输液管理经验适时推广至住院患者,加强对住院患者安全、合理使用静脉输液的管理工作。这两项会成为我院未来‘负面清单’管理工作的重点。”黄强表示。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弱势护理 >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