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灵魂有温度的医学生

时间:2020-11-05 14:23:24来源:中国医院院长作者:唐超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的《医学的温度》一书,结集了近些年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本书对人们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乃至重新认识自我都极具启发意义。

 

 

       人类自有文明就有医术。从《黄帝内经》(东方)和希波克拉底开创医学(西方)以来,医学一直都是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今天,医学大大发展了,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对宇宙的认识一样,还只是冰山一角。人类切不可妄自尊大,以为技术能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医者能做的仍然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不可逆转,医学的任务只是保护这个正常的过程。我们不能把衰老当作疾病,不能把追求长生不老作为医学的目标,不能给生命无望的病人增加无谓的痛苦,不能不考虑医学的社会效应与公平公正。总之,我们时时不可忘记,医学是有温度的。

 

 

234.png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的《医学的温度》一书,结集了近些年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对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优化建议,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来路和归途等观点。本书对人们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乃至重新认识自我都极具启发意义。

 

       基于此,2020秋季学期北京大学王红漫教授在“健康与社会发展经典导读”“高级医学社会学”“医学人文导论”三门课上给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0余个院/系的北大学生们推介导读《医学的温度》,王红漫老师在课堂上说:“《医学的温度》中,韩启德院士的语言深入浅出,既有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社会的、心里的视角,又有哲学的高度,充满科学精神、人文关怀,体现‘大医精诚’的‘厚生’与‘厚道’”。

 

       我们选取了部分学生们阅读此书后的读后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 张瑞琪

 

       非常感谢王老师给我们推荐《医学的温度》这本书。医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医学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医学人文的使命,就在于为医学和社会思维纠偏,既避免医学陷入单一思维的境地,也避免人们对医学的过度要求。面对病人,高新技术固然重要,人文素养也非常重要,医学并不是我们自己就能完成,更是在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中才能完成通中才能完成。作为医生,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医疗水平,拥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法,能让医学做得更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社会的良心”,给予患者人文的关怀。去正视人世痛苦。希望医患双方在共同面对疾病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内心的真正满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硕士研究生 龙迪

 

       特别感谢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医学人文导论课,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收获颇多。也很遗憾没有发言,不过幸亏老师给了我们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感想的机会。感谢老师给我们推荐《医学的温度》这本书,医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医学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作为医生,我们不仅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法,与之相比更能体现我们价值的就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去正视人世痛苦,去救赎被病痛伤疾折磨的人们,所以接受医学人文导论的洗礼与教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学博士研究生 王申

 

       “对精准医学的几点思考”学习心得:我们要时刻保持理性思考,不应该盲目追求精准医学。能否达到精准医学时代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考量。要考虑人体和疾病的复杂性;医学研究更深一层的横向研究,所获信息的完整性;群体和个体之前的悖论等问题。 从价值理性出发,精准医学需要算一笔精细账,政府需要量入为出、全面衡量。精准医学还会带来其他伦理问题,比如影响个人隐私。

最后谈到根本的问题是即使达到了理想的精准医学,人最终还是会生病,死亡,他们会不会更难以承受疾病的痛苦,而迁怒于医学的“落后”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杨舒雅

 

       我很喜欢读医学人文的书,《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等等,总能在忙里偷闲的时光里给我带来内心的平静。很开心在今晚的课上,王红漫老师给了我们十分宝贵的读书思考时间,《医学的温度》,让我第一次认真回顾了刚成为住院医师的这两个月经历和收获。谢谢老师,会努力做有温度的医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曲瑞泽

 

       医生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而身为一位医学生、一位年轻医生,端正自身的医学态度或许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在学会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应当学会理解和共情。医疗行为并不只应该是冷冰冰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应该是发自心底的宽慰和设身处地的帮助,这也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赵晓瑞

 

       得益于王红漫教授“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社会学经典导读”课程给予的机会,我终于有幸能够一睹院士真容,且拜读他的《医学的温度》一书,在此留下我作为医学生对于这位医学巨匠的敬仰以及对《医学的温度》一书的思考。阅读感触最深的当属韩院士在《医学的温度》一书中单列了《现代医学与中医应该和而不同》为一章,足以说明韩院士对于中医的热忱与认可,作为一名经历过现代医学洗礼过的现代医学工作者,韩院士也曾不仅一次提到过自己曾用“逍遥散”治疗女性患者乳汁不下的经历,他为中医的寒冬带来了温暖。韩院士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中西医没有优劣之分,他们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理论体系,现代医学应该和中医学和而不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感谢韩院士能够为中医、为国粹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我们也将跟随韩院士的脚步,将中医带向国际化舞台,为全球人民谋福利。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麻醉学在职研究生 冯磊

 

       阅读《医学的温度》有感:在医学领域,对人文素质的要求无论是从健康或疾病的概念,到临床决策,到对患者的关怀,都蕴涵着对人类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传统。而医学传统气质靠医学教科书难以获得,以史明鉴才是正路。医学的进步更是建立在寻找因果律上,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大多通过观察各种“先入为主”治疗方式及其作用,建立出因果律,然后再去实践,得到成果。

 

       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张泽

 

       读医学的温度“感悟死亡”“死亡是如此多情”篇章心得:直面死亡,作为一名医生,我想每个同道在从医生涯中都曾遇到过。死亡,是一个独立个体生命的终点。大多数人都是惧怕死亡的。但是,惧怕死亡就真的不会死亡吗?当然不是。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既然如此,我们为还什么要为一个终将到来的东西,而终日惶惶不安呢?真的是活的越久便越好吗?不,生命的精彩之处,在质,而不在量。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本书,死亡则是这本书中的终章。感悟死亡,最重要便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活出每个人的精彩。芸芸众生皆如此。

 

       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王佳宁

 

       生与死,本就是相辅相成,每个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这不奇怪。纵观浩渺宇宙,我们是这其中最微小的存在,与宇宙中的时间长河相比,人生显得那么的短暂!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将这短暂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对社会有利的目标,克服内心的恐惧,向着目标前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杜硕

       

       曾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第二重叫人文关怀,第三重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病人的精神支柱。”尽管当代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短缺,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生更应该做到在治愈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关爱与关怀,取得相互理解,做一名不仅能够治愈疾病,还能看到人的有温度的中国医生。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康妮

       

       科学和资本加速了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着一个个医学的难题。但是医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去治疗疾病,而是要去关注生病的人。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真应多反思患者的需求与感受,而不仅依靠各种仪器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疾病不是非黑即白的事实,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才能突破目前医学很多的困局,不能为一点额外的健康而牺牲太多生命中其他有意义的东西。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婧思

 

       在各类癌症中,有一类进展很慢、不会早期转移被韩启德院士称为“惰性癌”,这类癌症经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没有为预后带来好处,反而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和经济负担,加速疾病进程。因而我们有理由怀疑三早对癌症病人预后是否有好处。

       对某些肿瘤的治疗,并不应提倡普遍性癌症筛查,而应着眼于对高危人群筛查,区分“惰性癌”和一般癌诊疗标准,作为医者提高责任心,避免“一刀切”治疗。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硕士研究生 臧璠

       

       面对最难以攻克的疾病——癌症,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其预后的重要方针。《医学的温度》的“对于癌症‘三早’方针的考量”一文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得到了颠覆性的发现:健康人群的癌症筛检无法对惰性癌与恶性肿瘤加以区分,常由此对病人带来不必要的负面效应。因此,面对癌症,我们要做到:杜绝主观推断,重视数据证据,加强责任意识,消除盲目恐惧,努力因人制宜。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内科博士生 王钧

 

       “中国医生”是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队伍。在百废待兴的旧中国,中国医生始终与患者保持和谐密切的关系;然而今天我们这个群体正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挑战,这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其中除了客观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医学发展过程中“知识、情感、道德”合一境界的挑战。快速发展的医学技术可能会带来医学终极目标的模糊,我们始终不要忘记医学的目的是解救疾病苦难中的人而不是过分夸大技术的作用。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学博士研究生 杨红霞     

       

       医学既不属于人文社会门类的文科、也不在更重视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理科、也不同于更重工程技术应用的工科,而被划分为独立的医学门类,在毕业时配上纯净的白色绶带。并不是因为医学不强调人文精神、数理逻辑和工程技术,恰恰是因为医学的综合性,医学的兼具人文社会属性和科学属性,同时还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兼具文、理、工的特点,使其成为特殊而综合的学科。有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面对疾病才能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给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解除患者的病痛;才能从临床工作中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对生命有敬畏,对患者有关爱,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患者以精神的抚慰,才能与同事与各临床科室共同解决患者的问题。了解医学的社会属性,才能多方位多角度看待问题,跳出小格局,拥有大视野。当然,人才的培养需要院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名将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能做到的是坚持终身学习,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努力将自己锻造成为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的综合性医学人才,牢记医学的初心,使医学更好的表达人类情感和人性,更好地维系人类自身的价值,保护人类的生产力。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朱龙洋

 

       读《医学的温度》之“中国医学临床工作者的责任”有感,医生责任重大,不仅肩负着推动医学技术的发展,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还要关注医学伦理问题,关注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关注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医生个人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现代医学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只有增加各学科间的交流配合,提高医务人员的治疗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医学的综合救治能力和整体医疗实力。 

 

       北大医院麻醉学专业型硕士 荣浩天

 

       中国医生在大势面前都是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但这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队伍也面临着医患关系的严峻挑战,而这挑战可以归结为在医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知识、情感、道德”合一境界的挑战,知识是指个人的学术水平,情感和道德则更多地涉及到了医学人文的角度。能与患者共情,让患者感受到医学的温度、从医生那里得到精神的慰藉,才能成就“大医”;同时《医学的温度》“我们中国医生”一文中也提到:作为医者,医治的是有情感有思想病人,不仅仅是疾病,这就要求当代医者不仅要努力提高医术水平,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我们作为临床医生所必需的。

 

       北大医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直博生 靳亚男

 

       “医学是什么”:读完本章,我开始思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古代的医学智慧仍可在现在的医疗实践中发挥作用。张仲景因家族中许多人死于瘟疫,因而决心攻克瘟疫,而事实证明《伤寒杂病论》中的许多方剂确也在现代疫情发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对循证医学的看法”:韩启德院士提醒我们警惕“过度医疗”,医学不仅仅具有科学属性,也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也启发了我对现代医疗的思考。我也想到了狄更斯的一句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现代医学所走的道路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肿瘤学硕士研究生 滕霞

 

       学习《医学的温度》的“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针的考量”篇章心得:如果你被早发现和诊断患癌,是庆幸可提前治疗,还是会有心理负担?如果你发现患癌诊断有误,或治疗无效,亦或是患了不需治疗的懒惰癌,你是否会产生气愤,绝望或庆幸等复杂交织的情绪。大多数人都谈癌色变,早发现,早诊断并不是不好,只是可能会出现很大程度的误诊,造成被误诊人的噩梦;早治疗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癌症治愈,但是错误的治疗方针并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对于癌症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必须要充分考量!

 

       北大医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李智婧

 

       作为医学生、更是医学人文的学生,我们应如何反思医学的本质、践行医学人文精神、促进现代医学回归初心呢?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医学社会学的学习和提升叙事的能力。医学的发展要向前看,更要往回看,学习医学社会学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医学发展的规律、纵览人类的生存历程与奋斗历程,更有利于我们对医学本质的反思、对医学价值的精神回归;叙事医学与医学人文紧密联系,增强叙事能力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倾听患者的故事、理解患者的诉求、回应患者的痛苦,促进医学人文的落地和医学初心的回归。

       

       王红漫老师课上说:《医学的温度》中,“韩启德院士的语言深入浅出,既有历史的观点、社会的视角,又有哲学的高度,充满人文关怀”。在此也特别感谢王红漫老师为我们提供阅读经典、学习经典的园地,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启迪心灵的课,这是我们真正需要上的课、读的书。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资讯中心 >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