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医下乡 科室干劲加油站

时间:2018-01-10 16:03:37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宋攀
以送医下乡为契机,壮大学科实力,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探索出一条科村合作之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送医下乡”是医院执行党和政府任务的常见工作之一。如何不流于表面,把“医”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又如何体悟群众实际需求,汲取医疗服务发展的新活水?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洪忠新带领团队,用6年的探索,为此作出了生动的演绎。

 
支部共建结缘
“也有一些医院来我们村义诊,都比较普通,做得这么细致的只有这一家。”8月15日,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村支部书记李志来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用实际行动刷新了他们对“送医下乡”的认知。
李志来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送医下乡”基本上等同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查体、做健康咨询、发放资料、健康讲座等,能够持续深入开展下去的很少见。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看法。
时至今日,李志来依稀记得6年前洪忠新找到他的场景。2011年7月11日,洪忠新带着基层支部共建的任务,带领科室成员17人来到张坊村,为村民义诊、查体。义诊结束后,洪忠新来到了村委会。
“洪主任思想意识很高,他告诉我们,‘农村老百姓的健康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两个支部合作,就是要做到最基层,把握老百姓心头的意愿。’”李志来回忆,洪忠新的一番话说到了他这个党支部书记的心窝上。
事实上,两个支部共建,承载着洪忠新深切的期待。洪忠新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最近几年,团队一直致力于临床营养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试图为临床营养干预国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证据。
洪忠新表示,临床营养干预本应与药物一样,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如今全社会、医护等对临床营养干预认识不到位。而这与营养干预在国内临床应用效果证据不足不无关系。身在临床一线的洪忠新也越来越意识到,根据发达国家相关营养标准开具的处方并不适合国人,甚至会带来误会。
在张坊村的义诊中,村民高血压的发病率让团队十分惊讶,远远高于城区。业内流行的观点是高血压是“富贵病”,但这引起洪忠新的怀疑。“我们的农村真的富贵到一定程度了吗?”发现这一问题后,洪忠新希望与张坊村开展合作,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寻找答案。
 
步步深入收硕果
在首次义诊中,洪忠新团队为张坊村近300位村民进行了慢性病史调查、营养状况分析和健康体检,掌握了村民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他们根据基线调查资料和血液检查结果分析,发现张坊村高血压流行的线索,即其不仅与盐的摄入量有关系,单一主食——精白米面加腌菜的膳食方式在其中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后,他们希望通过膳食模式对这一病因线索进行验证。
洪忠新告诉记者,刚开始,他们想到了健康教育,但实际效果不佳。“受经济条件和饮食习惯的限制,仅通过科学指导,让老百姓自己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洪忠新举例,根据当时的估算,当地百姓一天的饮食花费大约五六元钱,但若满足均衡营养的标准,一天大约需30元。
仅靠指导难干预,他们转而想到,由科室提供营养均衡食物,改善村民饮食结构。即,村民在保持原有用药习惯、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每天少吃二两白米、白面,加食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同时,随访监测村民的身体指标,看其是否影响高血压形成机制。
研究结果发现,科室配置的食疗粉有降压趋势,但在研究中却显示作用不明显。洪忠新分析说,“二两白米面没有减到位,吃粉之后,摄入的总能量增加了,当增加到300多卡(路里)时,尚有改变膳食结构的作用,抗炎作用有显现,但能量增加到450卡(路里以上时,膳食结构改变就不太理想。”
发现苗头的洪忠新,今年带领团队“乘胜追击”。为进一步做好村民饮食的质量控制,他创新性地提出,让受试村民一天三顿吃上定制佳肴,佳肴配方既参考已受国际认可的地中海饮食,也结合中国国情和地区特色,使用国人常用的食用油代替橄榄油,配方设计突出抗炎作用,厨师定量制作。在就餐方式上,对30多位村民进行集中管理。村民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改变饮食结构,另一组在改变饮食结构的基础上,加食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
“效果非常明显,干预两周时间,收缩压平均下降10mmHg。四周下来,收缩压血压下降15mmHg。参与高血压形成的四个机制都得到了验证。”这样的结果让洪忠新喜出望外。有了人群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的支撑,洪忠新对营养处方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信心大增。
然而,据洪忠新透露,像这样有明确证据表明有治疗作用的营养处方专利,因为配套政策缺乏,面临转化难,难以大规模推广。
 
科村协作为本
洪忠新将此研究的顺利推进归因于畅快的科村分工协作机制。他以定制膳食干预举例,为了保证老年人能在早上8点左右就餐,营养科厨师每天早上五点将受试群众的三餐准备好并进行分装。6点半左右,张坊村派出的车辆负责将食物拉走。在食物到达村里前,村里有人专门负责将受试群众召集到村老年活动中心。待车回到村里后,专人分发早餐,并将中晚餐放置冰箱。事后,村里专门人员负责记录受试老人的食量。
李志来补充说,在动员群众的过程中,村委会用大喇叭告知村民消息,结合村卫生室的健康资料,进行筛选;在集中膳食中,有些受试群众因有事情确难到场,生产队长会主动送餐。
科室临床人员负责来村随访抽血。为了不让空腹的受试群众饿着,医务人员当天5点多在医院集合后,七点多赶到村里抽血。抽完的血要在两小时之内送回医院离心。仅路程就需要1个多小时。“时间安排是相当紧凑的。”洪忠新说。
 
医民内驱力显现
如今,洪忠新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已形成13篇统计源期刊论文,3篇SCI文章。洪忠新还向记者透露,目前正收集最新、最全的材料向更有影响力的国际杂志投稿。
事实上,除了科研成果本身,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村合作模式带来的附加效应已经凸显。
在张坊村,医务人员6年来的宣教和群众参与科研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合理膳食的理念深入人心。李志来告诉记者,“少盐、少油、少吃主食、多吃蔬菜、水果”的饮食宣言,正从受试群众向家中成员和亲戚朋友传播。“他们都成义务宣传员了。”
“我从医26年来,目前才能做这么高级的RCT(随机对照)研究,送医下乡,让我们对自身有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坚定了业务发展的信心。现在科里不少硕士博士,如果没有事业的追求,很难留住他们。如今这几年,科里队伍十分稳定。”洪忠新透露,此课题出自科室兴趣,经费自筹,但由于方向感和目标感十足,整个团队积极性很高。从发现问题,到查文献,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发文章,整个团队得到了锻炼。
“送医下乡是党的号召。发现问题,探讨机制,干预研究,送医下乡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不能单纯量量血压,测个体重就完了。要沉下去。”洪忠新最后说。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缓和路遥 > 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