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医改化解债务危机

时间:2017-03-29 15:49:24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郭潇雅
拆借资金还外债,优化配置清内债,“捆绑”医改模式挽救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医院,创造了“铁力奇迹”。

公立医院负债经营、债务水平连年提高早已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公立医院负债规模从2004年1401亿元开始逐年急剧上升,2010年,负债总额5113亿元,资产负债率提高到31.24%,县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为36.7%;2014年底,全国8677所公立医院长期负债合计10918亿元,县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达40.80%。

经济学理论认为,适度举债能够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和周转问题,还具有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提高资金的收益率等作用,但如果公立医院资产负债比在30%以上,必定会增加医院的采购成本以及综合资金成本,降低了医院信誉及再筹资能力,制约着医院各项发展,给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阻碍医改的顺利进行。因此,近年来如何化解医院债务成为了医疗界热议的话题。
2017年1月,黑龙江省铁力市中医院院长史家明在迎新春年会上自豪地宣布:“通过三年奋战,2016年底我们已经还清了医院长期背负的沉重债务,目前我们是内外不欠,轻装上阵!”台下医务人员纷纷起立,全场报以热烈掌声,数名老员工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记者前期采访中,大多数公立医院院长谈“债”色变,特别是黑龙江省,县级中医院十有八九存在负债情况,其中有三家医院负债高达上亿元。铁力市中医院背负有多少债务,是如何聚沙成塔的,又是如何在三年内有效化解的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这家医院。
 
高筑债台积重难返
我国公立医院债台高筑以至尾大不掉,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历史问题、规模扩张、基础建设、购买设备、采购药品、政府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均是构成巨额债务的原因。铁力市中医院也不例外。
铁力市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原是一所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90张床位,25个科室,年接待患者不足8万人次的小型县级医院。但燕雀虽小,却难抑鸿鹄之志。铁力市政协退休干部潘作成告诉记者,中医院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是把人民医院视为强劲的竞争对手,多次与其开展设备竞赛,如CT、四维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凡人民医院有的,中医院也必须要有,逐渐形成了恶性内耗,成为了负债的主因。
这种现象在我国公立医院中很普遍,医院购买了大型设备,但患者使用率却极低,设备闲置不说,还得照常花钱维护,对国家和医院都是一种很大的浪费,铁力市中医院正是如此,以至于因设备竞赛没钱买药,便向药商赊账,或者借银行和其他单位的钱用于自身发展,最终导致了债台高筑。
在铁力市卫生计生局,记者看到了一份2014年铁力市中医院经常性欠款和陈欠款的清单。从清单可以看出,该院的欠款主要来自购买医疗器械和药品,共计600余万元。据了解,当时,中医院除了上述外债,还有退休员工工资、未兑现的员工福利,以及当地其他单位的借款100余万元,中医院合计欠款共700余万元。
铁力市卫生计生局局长王跃军表示,2005-2013年之间,中医院药品赊账越积越多,高额欠款使当地政府压力很大。政府对此也很为难,因为在政策层面,只规定了乡镇卫生院高额负债情况下,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支持,但对于县级公立医院却并没规定可以追加资金投入。因此,为了保证中医院的平稳运营,只能间接性通过卫生计生局、民政局等部门,在发放扶持资金、补助资金的时候,向中医院予以倾斜,每年能给中医院划拨的资金数额有限,这对于几百万的欠款来说是杯水车薪。
面对巨额债务,十多年间,历任中医院院长都无所作为吗?对于该问题,中医院一名员工对记者说,以往历任中医院院长任期多为2~3年,时间较短,部分院长抱着“新官不理旧账”的心态,只求自己平稳过渡,不去积极考虑如何偿还债务。当然也有个别院长在任期内,做出努力和尝试,却遇到了各种阻力。
例如上任院长赵庆华一直采取各种办法偿还债务,但由于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后,政府补贴不到位,以及医院收入有限,每年只能偿还30万元左右。对此,一些医院员工表示不理解,年收入才数百万元,医院维持生计都成问题,为什么还要拿出来钱还债?另有一位前任院长提出将中医院改为营利性的民营医院,通过社会融资,以便尽早还清债务,但医院员工集体反对,并到上级主管部门上访,无奈该改革方案无疾而终。
 
负债引发诸多问题
负债前行的铁力市中医院,各种问题凸显,医患纠纷频发。2014年以前,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两项指标极低,医疗风气不正,社会口碑很差,医院生存举步维艰。
史家明认为,中医院长期负债运营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经济负担重,运营成本高,主要体现在负债采购药品价格偏高,少有折扣;二是负债导致医院基本医疗设备短缺,尽管在与人民医院设备竞赛中,购置了大型昂贵医疗设备,但监护仪、注射泵等基本医疗设备却因为缺乏资金无法购买,影响医院正常运营;三是因为长期欠款,严重影响了医院信誉,黑龙江省医药界对当时的铁力市中医院评价很低,甚至出现过因欠款药企暂停供货的情况;四是由于拖欠员工工资,导致员工长期不满,离职率很高,对待工作十分消极,而这点表现得最为突出,也成为制约中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医院一名员工告诉记者,上班聊天玩游戏,下班聚会喝酒成风,是负债运营时中医院员工的真实写照。由于缺少资金,退休人员工资和在职员工绩效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因此,医务人员无心工作,状态低迷,对医院发展不抱有任何希望,导致门诊量一跌再跌,造成医生比患者还多的状态。
医生比患者多,不仅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还导致许多恶果。由于缺少患者,中医院医生抢患者的事情时有发生,曾经出现过两名医务人员为了抢夺患者,而在医院大打出手、双双挂彩的情况,在当地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该院医生“私收”“滥收”红包的情况也十分普遍。
据当地一名群众介绍,当时医院的药房就像是社会药店,患者只要给药师私钱,药房便立刻拿药,不需要任何医生处方。而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项目,也不需要任何检查单据,只要患者给检验科技师100~500元不等的私钱,不用排队立刻就做检查。对此,不少优秀的年轻医生看不下去,纷纷选择了调走或辞职。
铁力市中医院一名医生告诉记者,由于中医院无力足额发放医务人员奖金和绩效,导致当时中医院的医务人员想尽办法捞钱,不良的医疗行为靡然成风。中医院曾经尝试过通过制度和文化建设来扭转不良之风,但只要一涉及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立刻就有医务人员去卫生管理部门闹事。
面对中医院的混乱局面,铁力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寻求对策。2014年初,在借鉴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一体化”医改经验的基础上,值铁力市中医院原院长退休的机会,铁力市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召开当地医改会议,最终形成了《关于市人民医院与市中医院统一配置资源、独立经营管理的实施方案》,决定对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进行“捆绑式”改革,由人民医院院长史家明兼任中医院院长。
 
“两院院长”走马上任
“捆绑式”改革的精髓是“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在保证人民医院继续做大做强的同时,将中医院债务逐步化解,起死回生。
其基本框架是:在组织形式方面,由人民医院院长史家明义务兼任中医院院长,即不领中医院工资,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但使用两块牌子,两家医院各自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在仪器设备方面,资源共享,共同使用,避免重复投入,检测结果相互认可;在人才技术方面,人民医院专家到中医院兼任学科带头人,并定期开展讲课、指导、会诊,将中医院部分专业人才借调到人民医院轮岗,提高技术水平;在院际联合方面,实现信息技术联网和数字化融合,重新配置资源,突出两家医院的西医和中医特色,让各自比较优势的学科得到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强化。
铁力市副市长夏玉梅认为,这项改革的意义在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实现两家医院最优资源配置,获得1+1大于2的效应。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有个形象的比喻:捆绑式医改是把“穷孩子”放在“富人家”养。
尽管铁力市中医院的综合实力与铁力市人民医院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在业务上的竞争并不太激烈,但许多年来,两家医院员工之间一直存在隔阂,时常相互暗中较劲,甚至彼此拆台。例如,针对中医院无法收治,而人民医院可以治疗的患者,中医院会推荐其去哈尔滨大医院;而人民医院也曾经抓住中医院负债累累的弱点,与中医院展开价格竞争,使中医院门诊量直线下降。
因此,让史家明接手兼管竞争对手的做法,引起了当地医疗界人士对“捆绑式”改革的质疑和担忧。
人民医院员工对此很不情愿,认为史家明不应该接手这个烂摊子,中医院势必会拖人民医院后腿。中医院员工也不满意,他们认为两家医院素来以邻为壑,结下不小的恩怨,让史家明来接管中医院,面对“亲孩子”和“后孩子”,一碗水肯定端不平。此外,王跃军也担心,史家明一个人管两家医院,在精力和时间上能否一个人担起两副担子。
对此,史家明起初信心满满,他当时简单地认为,人民医院400多名员工都能“整利索”,更何况中医院只有区区160多人,不但时间和精力方面没问题,而且在调和两院员工关系方面也“搞的定”。后来事实证明,史家明低估了中医院的复杂情况,到中医院上任第一天,就被激怒了。
据史家明回忆,上任当天,他来到4楼卫生间,因为脏水横流,无法落脚,史家明在卫生间门口站了半小时没敢进去。当史家明叫来清洁员,问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否达到干净整洁地标准时,5名清洁员居然异口同声地说“达不到”,并随即提出了辞职。一怒之下,这个东北汉子叫来施工队,把卫生间砸了个稀烂,并让人民医院的保洁公司进驻中医院。
通过该事件,使史家明在中医院树立起了威严,也使中医院员工看到了院长改革的决心。静下心来,史家明思考,之所以员工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并敢顶撞上司,是因为工资福利已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偿还债务、实现盈利是必须尽快啃下的硬骨头。
数日后,史家明在中医院门诊大厅中挂起了大幅标语,上面写道:办有特色的中医院,让百姓享受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让员工自豪有尊严!至此,“两院院长”上演的好戏正式拉开帷幕。
 
“二次议价”偿还外债
“捆绑式”医改使史家明身兼两家医院的法人,这在资源调配方面当然方便了很多,这其中就包括资金的调配。
当时,人民医院有不少闲置资金,公立医院账上资产不允许用于投资,于是,史家明便从人民医院账户上以不计利息的方式,拆借600万元现金给中医院,用其中的400万元偿还了600余万元的外债,剩下的200万元用于中医院日常周转。对此,有人不禁会问,400万元如何偿还600万元外债?史家明的答案是,在充分调研医药价格市场的基础上,实行“二次议价”。
在史家明的“二次议价”中,充分展示了他的经济头脑,其中利用拆借的资金进行“现金一次性还债”是核心。史家明采用“不分期付款、不分批转账,而是现金一把还清”的方式还债,其好处是容易与药械商讨价还价,通过商业运作使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在“现金流”的基础上,史家明的谈判采取了三个策略。首先是“欠款打折”,如中医院欠某药企14万元,史家明通过与其负责人反复沟通,并承诺今后由该药企独家供药,以55折7万余元偿还了14万元债务。
其次是“赠送福利”,如中医院欠江苏某颗粒药企共计170余万元欠款,史家明在中医院用现金一把还清,并且答应医院以后实行带量采购,一律现金结算,绝不赊欠。在这一前提下,要求该药企一次性赠送价值90万元的颗粒药品,并且在以后的采购中按1:0.9的比例赠药,即买1元钱的颗粒,赠送0.9元药品。
再次是“以旧换新”,如中医院欠亳州某中药企业8万元款项,现金还债的要求是,该药企把医院3000斤左右、价值18余万元的各种大包装中药存货拿走,然后免费换成同等数量的小包装新药饮片送回,此后再买新药按55折供货。
对于史家明开出的苛刻条件,不少药企起初并不同意。对此,史家明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让中医院党支部书记韩大伟、中药科主任、西药科主任轮番与药械商谈判,自己则在幕后指挥,磨其心志;另一方面,史家明亲自出马,阐明利害关系,以“两院院长”的身份告知药械商,如果你不和中医院合作,那么人民医院的商家将进驻中医院开展合作。这样一来,为了不丢掉中医院的这块市场,不少药械商不得已才勉强同意了苛刻条件。
某医药公司的一名经理对记者说道:“当时,对于史院长提出的赠货和打折要求,我们是真不想同意。但是,考虑到公司市场和个人业绩,无可奈何之下接受了中医院的条件,我们在中医院折腾这么多年却一分钱没挣到。但如今看来,我们当时选择继续合作是对的,虽然当时吃了点亏,可现在中医院发展迅速,并且供药都是现金付款,使我们从中获利不少。”
铁力市中医院仅用半年时间,就通过拆借的资金还清了全部外债。然而,史家明的这种做法,很快有人提出了质疑:二次议价是“低来低走”,但史家明以55折进的货,却按原价出售,这不是不当得利么?
对此,史家明对记者说:“如果药品低来低走,那么政府会说我违背市场规律,其他医院会说我不正当竞争,药企也会说我扰乱市场。因此,在实行二次议价之前,我就跟组织汇报过了,通过二次议价获得的额外利润,年底医院将全部上缴国库。根据审计数据,一年半时间内,药品这块增收了400万元左右,而这笔钱中医院已全额上缴国库了。政府对中医院的日新月异十分满意,于2014年夏天投资了4000余万元为中医院建设了新院区。这样既没有损伤群众利益,又保护了员工和商家利益。”
通过二次议价,中医院采购成本平均降低了20%。但是,由于一些药品是以极低的折扣价采购,药商没有多余的钱给医生回扣,这就触动了中医院部分医生的既得利益,所以刚开始便遭受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对此,史家明通过绩效改革,采用提高奖金的办法,使医务人员工资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一番,阳光、干净的收入代替了见不得人的灰色收入,实现了史家明“让员工自豪有尊严”的庄严承诺。
然而,捺下葫芦浮起瓢,这时人民医院员工又有了意见,认为史家明不应把人民医院节余资金挪给中医院用,这是有了“新孩子”就不要“旧孩子”。史家明在耐心做工作的同时,又给了人民医院员工一个惊喜。2015年12月,中医院新院区顺利建成,铁力市委领导参观过中医院新院后,对装修布置十分满意,待市领导经过多方论证之后,决定划拨2个多亿资金,用于人民医院建设新院区。
对此,史家明在全院会议上说道:“因为中医院新院建设,市领导才给了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资金,因此,捆绑式医改没有谁欠谁的,而是从竞争走向竟合,相辅相成,荣辱与共。”
 
减员增效清算内债
通过拆借资金和二次议价,中医院的外债是还清了,但问题又来了,借人民医院的600万元如何还?拖欠中医院员工工资和当地其他单位100余万元如何还?史家明说,打铁还要靠自身硬。接下来,他要进行医院内部的一系列优化改革,减少各项开支,让中医院焕发生机。
首先是精兵简政进行人事调整,一方面,行政人员需兼职业务科室,领导层也不例外。例如,一名副院长兼任放射科主任,一名副院长兼任外科主任,工会主席兼任护理部主任。铁力市中医院院长助理牛振清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十余名行政人员兼职业务科室职务后,每年能节省102万元工资支出。另一方面,调整各部门多余的人力将近40人,如药房从13人减到8人,检验科从8人减到5人,后勤处从3人减为2人。
牛振清表示,以往检验科人员过多,一起上班屋里还坐不下,总要有休班的。而现在,检验科从8人减少到5人,非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业务量提高了三四倍。
精简下来的员工会不会成为新的包袱?史家明早已成竹在胸。被精简的这部分员工,除其中一部分人提前退休、辞职和调离之外,剩下的十余人组成一个新的部门——体检中心,开辟了一块新的战场。据介绍,体检中心一经成立,立刻增添了中医院新的业务量。2014-2016年间,体检人数从3126人上涨到了1万余人,2016年体检中心年收入200余万元,在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体检中心通过“科普大讲堂”“健康大篷车”等方式宣传健康常识和急救知识,逐渐打出了中医院的品牌,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进行资源重组的科室调整。史家明对记者说,中医院在改革之前,科室设置十分混乱,例如外科、骨外科两个大科室,有10多名医生,10多名护士,两个主任室,两个医生值班室,两个护士站,两个配药室,光辅助用房就这么多,还能有几间房留给患者住?
为此,史家明在科室重构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使业务用房节省214平方米。例如,管理层只有两间房用于集中办公;将中药房与西药房合并;将原先4个护士站合并为两个护士站;将内一科、外科两科合一,共用一个护士站,内二科、妇产科两科合一,共用一个护士站。
这里不禁有人会问,被转走或调离的员工会愿意吗?护士跨专业技能并不熟悉,如何轻易合并护士站?对此,铁力市中医院工会主席、护理部主任李红艳解释说,在调离任何一名员工之前,史家明都会提前“放风”,让其有心理准备,并承诺调岗后工资绩效不变。而护士站和药房合并之前,医院会先让各个员工轮岗3个月,待熟悉其他专业业务流程时,再完成合并。
科室重组绝不是简单地压缩减员,而是根据医疗技术发展和医疗市场的变化,进行有章可循的“合”“分”并举。例如根据近年来疾病谱地变化,县级中医院70%的患者是内科疾病。因此,史家明将内科分为了内一和内二科,大大满足了内科患者的需求增长。
同时,利用捆绑式改革推动错位发展,强化两家医院特色,在充分发挥两家医院各自优势基础上,开展双向转诊和科室协作。
捆绑式改革为资源共享带来机遇,避免了中医院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节约了开支,降低了运营成本。例如在临床检验方面,采取“中医院收费,快递传输样本,人民医院检查,电脑发回结果”的方式进行。在设备配置方面,将中医院一辆救护车调给人民医院使用,将人民医院多余的监护仪、利普刀、阴道镜等仪器设备调至中医院。在资源共享方面,将人民医院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装备到中医院,将中医院并入人民医院局域网,实现两院之间数字化的高度融合。
经过减员增效、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等一系列运筹,中医院从2014年起逐渐实现了结余和盈利。2015年,中医院开始偿还退休员工工资和部分员工绩效,并为员工缴纳了公积金。2016年,中医院还清了其他单位的欠款及人民医院拆借的600万资金,以“无债一身轻”的姿态驶在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捆绑医改”能否复制
“捆绑式”医改在铁力实施三年多,成效明显,通过以强带弱的帮扶机制,呈现出两家医院共同崛起的良好局面。
2016年,铁力市中医院门诊患者52096人,住院患者2641人,手术量448例。全院外出培训学习42人,共培训90余次,培训支出60万元。有十余名医生获得全国基层医院肿瘤建设联盟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医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学术头衔。医院固定资产从2014年的1325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2418万元。工资支出由2014年的594.9万元增长到2016年883.9万元。医院顺利晋级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并多次受到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领导表彰,吸引了其他地市20余家医院300余人来院参观学习。
铁力市中医院前任院长赵庆华向记者坦言:“捆绑式医改已经实现了1+1大于2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此我要感谢史院长,通过这次医改让中医院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佩服他。”能够获得老对手的肯定,这是对史家明最好的褒奖。
铁力市捆绑式医改的实践,成功解救了一家负债累累的中医院,这样的经验可否在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跃军表示,捆绑式医改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的一种救助方案,这一成功实践既有其普遍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从共性来说,捆绑式医改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当前全国许多地方广泛存在并令人头痛的问题;从个性来说,铁力市捆绑式医改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市人民医院这个强有力的后盾,特别是有史家明院长这位既懂业务又懂管理、既有事业心又会经营的优秀掌舵人,这些都是医改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捆绑式医改能否在其他地方同样获得成功,一定要与当地具体情况紧密结合。
王跃军继续说道,没有十全十美的医改模式,任何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一位院长管理两家医院,容易扼制竞争,如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会增加群众的就医负担。但就目前来看,“捆绑”医改在铁力的实践利大于弊,今后如果不出现重大问题,该模式还会继续推行。此外,铁力市卫生计生局将准备构建一套长期有效的政府保障运行机制,将健康发展的局面继续保持下去。

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三、四线城市,人民医院与中医院常常是当地综合实力最强的两家医院,同时也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在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医疗格局下,到底是“竞争”还是“竟合”?“捆绑式”医改能否在其他地区推广?是本文留给读者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负债前行 > 封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