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医院进取的新领域

时间:2017-01-10 17:24:38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郭潇雅
国家在对紧急医学救援进行“十三五”规划的同时,各地也在纷纷加大该领域的建设力度。

今年9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全面加强国家、省级和基层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水平。

有专家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紧急医学救援在体系机制、装备保障、远程投送、救援网络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需要。
国家层面整体规划
《规划》指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而且频发,各类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面临严峻的形势,任务艰巨。
对于目前我国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西安某医院的一位教授评价道,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天津港爆炸等多起重特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中,反映出现场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协调机制不灵活、救援队伍的装备保障和远程投送能力不强、基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不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不能适应现代救援、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普遍缺乏等诸多问题,导致死亡致残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紧急医学救援需要顶层设计、医院重视、加速建设。
为了达到2020年实现各级各类紧急医学救援预案全覆盖的目标,《规划》提出了四大具体措施。
一是,在全国规划布局建设7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基地,使县级及以上地方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90%以上达标;二是,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专(兼)职机构设置全覆盖,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紧急医学救援信息规范化报告率达95%以上;三是,从事紧急医学救援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率达90%以上,开展专业人员紧急医学救援相关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70%以上;四是,以地市为单位,在全国各省份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覆盖率达70%以上。
国家此次大力度发展紧急医学救援事业,标志着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向更高目标冲刺。各级医疗机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南通体系”独树一帜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年前就开始注重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建设,对于《规划》中救援队伍、人员培训、信息化设施等要求已基本达标。2014年,该院参加了昆山爆炸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在对90%以上面积的烧伤患者救治中,做到了0死亡,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的好评,被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授予“8·2昆山爆炸救治先进单位”,并在2015年获得“中国卫生应急突出贡献奖”。
据介绍,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体系以“快捷、规范、有序”为原则,在紧急救援、后勤保障、对外宣传、善后处理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响应预案以及操作流程(图1)。医院将这些资料装订成册,作为规范文本。
记者了解到,该院在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日臻成熟,形成独树一帜的“南通体系”。就拿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一项来说,医院拥有11种手术装备、31种急救装备、68种急救药品,以及各种检查装备、消毒供应装备、防疫防护装备等其他装备共计上百种。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利远告诉记者,紧急救援的“南通体系”不仅体现在完善的救援体系和丰富的急救物资方面,更加体现在宣传普及、环境打造、文化熏陶等软件建设上。
医院与当地报社、电视台合作,在报纸上开辟急救知识专栏,在电视上开辟专题知识讲座,定期对本院员工进行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持续向当地民众和学生开展应急救援教育培训。该院急诊科自2001年起,走出医院深入农村、社区、公安、厂矿、学校等地,开展知识普及和科教活动,截至去年,已举办200余场次、5万多人接受了急救知识培训。今年7月,中华医学会授予该院“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基地”的称号。
为推动应急救援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医院先后在江苏大学、南通大学非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了“医学急救知识”选修课程,每学年开6个班级,每年有1000多学生选课。今年,医院急诊科编写了20万字的《校园医学急救知识》一书,成为国内第一本非医学专业学生急救选修课教科书。
“南通体系”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赞赏,每年有很多业界人士前来观摩学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事业的健康发展。
航空救援河南起飞
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地理、空间障碍及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对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限制,精准航空医疗救援成为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在我国,虽然民用直升机正在逐步被用于医疗救援,但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直升机救援体系,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都是采取临时调用的办法,机制不畅,效率低下。就河南省而言,在资质健全的8家通航公司中,尚无1家具备航空医疗救护资质。
河南省人民医院紧抓低空空域开放这一机遇,于2015年9月,携手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和广东白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采用“公办民助”方式率先在河南尝试开展空中医疗救援。2016年4月,“中国紧急救援河南航空救援基地”在郑州创建,截至目前,该基地已经安全飞行124架次、近42个小时,成功接转7例危急重症患者,野外救援1例,下转1例年龄较大的康复期患者,真正实现了空中双向转诊服务。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急诊内科副主任秦历杰介绍说,医院的航空救援以省、市、县、乡四级“省医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信息化平台为载体,以郑州为中心,以安阳、洛阳、商丘、驻马店4个一级基地为支撑,以市、县级医疗单位为网底,打造“一中心、多位点、广辐射”服务全省的快速、高效、精准航空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并逐步实现与110、120、119、12122等公共应急平台对接,真正做到“公益化、网络化、体系化、常态化”空地一体的立体化救援。
目前,医院已编写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航空医疗紧急救援行政及飞行质控管理手册》,使救援工作有了标准可依。下一步,医院将成立航空医疗紧急救援质控中心,编制指挥中心接警指挥调度流程图,从源头上把住安全规范关,为我国航空紧急救援开展有益的探索。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缘聚领导力 > 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