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益:从跳高冠军到国际名医

时间:2017-08-03 16:17:25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郭潇雅
经过不懈的追求和探索,陈世益带领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冲出亚洲,享誉全球。

4月28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2017年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协会(APKASS)峰会”开幕式颁奖典礼上,大会主席Myung Chul Lee郑重宣布,将亚太地区运动医学与关节镜领域的最高荣誉——“高木-渡边奖(Takagi& Watanabe Award)”颁发给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陈世益教授。陈世益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学者而享誉全球。

会后,陈世益激动地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获奖感言:“艰难岁月需要坚持,坚定信念更重行动,了解历史知己知彼,感恩人生感谢老师,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常有梦想创新动力。”
 
求真理远渡重洋
在陈世益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大学时代的陈世益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撑杆跳高冠军。陈世益告诉记者,他天性好动,从小就对各类运动十分热衷。童年和少年时代,除了读书,就是玩水,不仅泳技高超,还炼就了健壮的体魄。
中学时代,陈世益惊人的弹跳能力逐渐显现,成为高中篮球校队的主力。进入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电视中播放运动员撑杆跳高时越过横杆时的英姿,从此便迷上撑杆跳高。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首次试跳便跃过2.5米。后来经过长期训练,终于在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中一举获得撑杆跳高冠军而闻名全校。
1983年,由于受伤,陈世益第一次接触到运动医学,从此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门学科。1986年9月,他考取了上海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生,师从我国骨科先驱李鸿儒,得到中国运动医学创始人范振华和许胜文的亲自指导。1987-1988年,陈世益在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培训,任总住院医师,在中国运动医学权威曲锦域先生的指导下,接受运动创伤和关节镜技术的初步训练和实践。1989年毕业后,他来到上海华山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运动医学的职业生涯。
陈世益胸怀远大志向,决心在骨科关节研究领域做出贡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当时我国运动医学在学术和技术上都比较落后,陈世益感到迷茫和彷徨。他告诉记者,经过6年颇似“留守医生”的寂寞和期盼,终于悟出“坦途在脚下,理想须争取”的道理。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远赴欧洲,去瑞典学习运动医学和骨关节镜技术的先进经验。
在瑞典Linkoping大学医学院,陈世益拜“欧洲关节镜之父”Jan·Gillquist教授为师,如饥似渴地学习膝关节镜技术,并开展腱病的研究。1997年回国后,陈世益通过竞争进入“上海市医学系统百人计划培养梯队”,成为上海市首批医学百人计划成员,他的科研项目获得政府基金支持,为他的科技攻关梦点燃了希望之火。
陈世益对记者说:“瑞典之行带给我的是对西方关节镜技术和对运动医学体系内涵深刻的领悟和掌控。得益于此,1999年医院领导果断将运动医学科与康复医学科分离,成立独立的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从而为我追逐运动医学的梦想开启了一扇大门,也为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据陈世益回忆,科室创立之初,仅靠陈旧的骨科关节镜开展工作,受设备及手术器械限制,在很长时期内停留在观察诊断与初步清理阶段,手术量较小且难以开展难度较大的复杂手术。为购置新的关节镜设备和手术器械,他四处奔走。
重大转机发生在2000年,凭借陈世益与上海市体育局的良好关系,在多方运作下,运动医学科从上海市体育局获得资助100万元。陈世益随即用这笔钱购买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全套关节镜手术配套设备,为运动医学团队大显身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此,华山医院院长丁强评价道:“陈世益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创伤外科医生,兼具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外交家之才华和功能。”
对于热爱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00-2004年间,陈世益先后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澳洲悉尼新南威尔斯大学进修运动创伤高级手术。2005年回国后,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成立,由他担任中心主任,从此,他的科学研究站在了新的高度。陈世益坦言,中心的成立不仅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更是我国运动医学的一座里程碑。
 
创品牌名扬海外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铁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陈世益在运动医学研究中获得的惊世成就,正是在困难和折磨中反复锤打出来的。
陈世益的助理为记者举了两个例子,一是针对如何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陈世益综合了诸多观点,认为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的选择是一个区域,并非一个点。基于此,陈世益率先提出了“类等长重建”的概念,并通过大宗临床病例随访研究,证实了该观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一观点的提出,对运动医学领域长期争议不断的话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在国际和国内同行间引起极大反响。
另一个是针对我国人工韧带移植物的选择和应用这一饱受争议的话题。为了解我国在新型人工移植物的实际情况,明确远期失败率和失败的原因,由陈世益牵头成立了中国人工韧带研究小组,纳入了大陆与台湾共19家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展开大规模的随访调查,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结果显示,失败的原因多与手术技术非等长、手术指证不恰当、人工韧带材料与设计缺陷有关。为此,该小组在材料改进和新产品研制方面,先后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转让成果11项,发表相关SCI论文40余篇,陈世益一举斩获2014年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金奖”。
作为一名医生,陈世益的医术享誉四海,获得“神刀老板”“大医典范”“华山派掌门人”“运医总舵主”多个雅号;作为科室主任,陈世益更是以“年门诊量3万、年手术量超2000台”的成绩打造了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专科品牌而名扬海外。
目前,陈世益的研究团队兵强马壮,科室下设五个部门:运动创伤和关节镜外科临床、运动康复和术后随访室、运动医学研究所、ISAKOS运动创伤及关节镜培训中心、重大赛事医疗保障办公室。科室不仅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全国骨科关节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而且还是ISAKOS(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在中国大陆唯一授权认证的“关节镜与运动创伤教育培训中心”。
该科室举办的IFOSMA(上海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了14届,现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旗帜;举办cadaver workshop培训班240多场,成为国际运动医学医生培训的摇篮,被ISAKOS国际组织列为最高水平的国际教育课程。此外,该科室还为医院赢得了2017年ISAKOS双年会举办权,今年6月3日至8日,来自100多国家、超过5000位国际骨科运动创伤专家齐聚上海,这不仅是陈世益本人的荣耀,也是华山医院的荣耀,更是国人的荣耀。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互联·医联 > 学科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