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创分级诊疗新模式

时间:2016-09-08 17:12:06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作者:郭潇雅
当前,“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正在加快推开,既能够让大城市、大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也可以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文/罗宁政

自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分级诊疗”就成了医疗机构及互联网医疗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分级诊疗虽然是未来医改的大趋势,但就目前的推行效果来看却差强人意。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学术界更是对其产生担忧。分级诊疗作为大政方针,何时才能真正凸显价值,破冰中国的就医传统,任重道远。
作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有必要探索如何以企业的身份参与其中,积极创新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同时辅以科学手段建立分级诊疗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有效协调各方资源,让分级诊疗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分级诊疗需多方协作实现
中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患矛盾尖锐难解。通过分级诊疗,重构就医路径可以有效化解这一痼疾,改善医疗服务体系。不过,因多年养成的就医习惯,传统就医路径在导诊、分诊和转诊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患者分级诊疗意识欠缺,需要科学引导和培育;社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诊能力不足,现有医疗资源利用失衡;在现有医疗体制下,医院与社康间、医院之间都存在双向转诊动力不足的问题。
基于此,实现分级诊疗必须正视并解决两大困局:一方面是如何灵活调配医疗资源,让医生能够在社区和医院间流动,快速实现医生资源的合理分布;另一方面是如何合理分流患者就诊,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在对互联网医疗行业进行多方调研、探索之后,发现一个完整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的达成,不能单靠政府或一家企业凭借一己之力,它需要政府、运营商及HIS厂商通力合作。所谓孤掌难鸣,分级诊疗更是如此。
政策方面,首先,相关政府要出台配套政策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从医保支付、医院考核、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维度理顺激励机制,制定规则制度,让分级诊疗能够顺畅实施。其次,分级诊疗的实施也需要运营商配合,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形成合理的就医观念。最后,分级诊疗平台需要技术支撑,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为患者提供转诊便利。
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实现咨询、导诊、分诊,培养患者就医习惯,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根据病情进行转诊分配,从而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弥补当前基层医院转诊能力的不足,减少大医院专家资源浪费的现象。
打造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平台
当依托“互联网+”解决行业困局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更加确信,针对传统分级诊疗落地难的挑战,互联网同样具有先天破解优势。虽然对于医疗体制的现状以及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的探索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探索前行,但是,凭借深耕互联网医疗领域多年,熟稔传统医疗改革痛点,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分级诊疗体系也并非不可实现。构建“互联网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体系,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图2)。
现行的分级诊疗以机构为中心,侧重于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未充分考虑患者和医生的诉求。而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平台,既重视患者就医体验,又充分调动医生积极性,是对现有分级诊疗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从患者预约挂号、专家社康出诊、家庭医生首诊、转诊等具体场景出发,围绕患者具体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产品功能以及服务设计。让转诊实现更自然、更容易、更切合患者使用行为,通过转诊引导培养患者到社康就诊的习惯,提升医患匹配效率。
导诊是分级诊疗的第一步,在导诊环节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借助庞大流量,可向患者宣传分级诊疗政策并对其进行引导,将轻慢病患者疏导至社康中心,缓解大医院诊疗压力。为了把导诊服务做到极致,平台在患者挂号时需要根据疾病导诊,将轻慢病患者优先分流至周围社康中心就诊。在呈现给轻慢病患者的医院列表中,要以患者所在地理位置为中心,优先推送患者周边的社康中心,引导患者优先就诊。
不过,目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不愿意去社康就诊,主要原因是患者缺乏对社康接诊能力的信任。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通过支持医生多点执业,共享专家周期性社康排班信息,增强患者到社康就诊的信心。同时,患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还可以轻松获取健康知识,培养就医习惯,逐渐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模式。
具体而言,患者就诊前通过导诊系统中疾病知识、医生医院的宣传与介绍、患者就诊体验评论等获取就诊信息,并选择合适的就诊渠道。分级诊疗平台将对其进行引导,轻慢病患者将被疏导至社康中心,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
家庭医生平台将提供基层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渠道,患者可在网上直接与家庭医生签约,并通过家庭医生在线解答解决日常健康问题,需要面诊时可直接预约上门或者到社康就诊,重大疾病或疑难病由家庭医生直接在网上转诊至医院专家,医院将保留30%的专家门诊号源供社康转诊。
基于统一号源平台,建立互联网分诊体系。复诊患者或是没有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将在平台提交病情资料,平台将预留部分专家门诊号源专供个人网上的通道,并按照病情轻重的原则进行审核,并分配专家号源,从而弥补当前基层医院转诊能力不足,减少大医院专家资源浪费,切实缓解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
对互联网分诊不了解以及不太适应的患者,则将通过呼叫中心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分诊建议。经过网上导诊、分诊后,患者到医院前的分诊工作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到社康或医院后,根据医生面诊情况,如果确实还需要转诊,可直接在平台进行双向转诊。
不仅如此,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也要同时兼顾医生的诉求。以就医160分级诊疗平台为例,该平台以“病情优先”为切入点,有效连接医患,调动专科医生积极性,通过患者“免费申请+医生审核”的方式合理匹配医患资源,提高转诊患者就医效率。
患者首诊后如需转诊可通过分级诊疗平台,在线上免费申请转诊。患者线上填写病例信息,发送转诊申请。专家收到转诊申请后,根据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审核是否为自己所擅长的病症,如果匹配,则同意申请。申请通过后,平台向患者发送短信,告知转诊信息以及就诊指导。
由于线下转诊具有转诊医院双方信息不互通、患者转诊体验差的问题,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将通过线上转诊插件和线下增值服务来提高用户体验,确保转诊过程有序进行。线上转诊兼容主流医院HIS和社康系统,打通院间信息,使医患双方都能共享转诊信息,确保转诊过程高效有序。同时,分级诊疗平台也将连接如陪诊、陪护、专车接送异地就医等线下增值服务,方便患者转诊,减少转诊过程的后顾之忧。
分级诊疗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
在“互联网+”的市场环境与政策助推的双向激励作用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互联网作为患者就诊的入口,在预约挂号、导诊分诊方面已初见成效,部分患者利用预约挂号就诊已成习惯;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患者拍照检查报告及病情上传非常方便快捷,医生与患者得以在线上有效互动;再次,专业医疗人员在线上基于患者病历及描述,网上审核及分诊的技术日渐成熟,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今年上半年,紧跟市场趋势与国家相继出台的“分级诊疗”政策,各大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布局分级诊疗平台建设,但大部分互联网医疗的产品模式仍是围绕医院的“医院信息化产品”,而非“互联网分级诊疗产品”。因互联网医疗行业重度依赖线下医疗资源,大部分企业建立分级诊疗平台仍以医疗机构为核心,以提供信息化服务为主,目前市面上真正“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分级诊疗平台的企业寥寥无几。互联网的分级诊疗模式,核心自然是要利用互联网本身的属性和优势,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用户流量与医生资源。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改造有目共睹,但并未完全在医疗行业中得到充分展示。移动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改造中,更多的是充当平台的作用,连接患者、医院和医生,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优化医院服务效率、打造医生个人品牌。“互联网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不仅是传统医疗的重要补充和有效辅助手段,而且具有跨越时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明显缺陷。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模式,不仅是产品的全新升级,更是对医疗行业的战略布局。它以医患互信关系、互联网流量及医生资源粘连用户,相信随着政府与企业投入的增加,我们可以认定互联网化的分级诊疗将迎来大爆发契机。
编辑/本刊记者 郭潇雅
作者为就医160CEO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电子杂志 > 边缘药师 >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