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创新赋能智慧康复,“+康复”变革提速

时间:2021-07-06 13:56:56来源:中国医院院长作者:中国医院院长
智慧康复风劲蹄急,康复行业变革提速步履铿锵。

 

       在多轮国家政策助推下,康复行业火热发展。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康复需求不断释放,智慧康复应运而生。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挑战,在康复医疗中,智能化将处于何种角色,能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一系列问题亟需行业破题。

 

       2021 年 6 月 26-27日,行业盛会“2021中国智慧康复暨康复机器人物联港建设大会”隆重召开。该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上海永慈康复医院共同举办、诚医汇承办。众多国内康复专家,共同聚焦智慧康复,热议物联创新驱动,寻路新时代下的康复发展。

 

456.jpg

 

34.jpg

 

 

78.jpg

       康复医学缺口现状,多方协作提出解决方案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成为重点。

 

       庞大需求和政策利好,为康复行业近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土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净指出,在运动康复、神经系统康复等传统康复学科的基础上,康复学科逐步发展出了肿瘤康复、心脏康复、慢病康复等学科,康复学科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同时,康复医学需要思考,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主任郝晓宁指出,利用智慧科技赋能健康医疗体系,将为康复医学发展提供强大武器。她表示,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还有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多方努力下赋能智慧医疗,打造智慧康复,融合康复医学的资源,推动智慧科学的创新和应用。

 

       在郝晓宁眼中,智慧化康复的未来有这样几个场景:一是康复机器人在肢体康复训练中扮演重要角色,二是脑机接口在脑康复患者的康复和功能中发挥重建作用,三是大数据和VR实现物的互联到人的感官联动,四是医疗信息化带来康复服务的便利和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则认为,汇聚各方优势力量,不断在智慧康复领域进行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康复服务融为一体,通过多方协作可进一步推动智慧康复的发展。

 

       智慧康复在医院,学科服务共发展

 

       康复行业的火热落足于遍地开花的康复医院及医院康复科,智慧康复与康复学科进展并行,新分类不断扩展——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老年康复,心肺康复、重症康复,康复亚专科相继开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海永慈康复医院正是这批康复行业的先行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1988年成立康复医学科至今,学科积淀30余年,见证了中国康复医学的建设与发展。据悉,中山医院康复科以骨科康复、疼痛康复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为特色,是上海市临床重点学科,设有十数个专病门诊,拥有多种康复治疗方式,形成了骨科术后床旁康复、神经康复、慢性疼痛康复、肝移植术后康复、高压氧治疗等7大特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刘邦忠介绍,每年接受高压氧治疗2万余人次,在上海市高压氧医学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科室还与11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医联体的全面合作,健全了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作为海尔旗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的首家医院。在全面推进物联网建设的同时,医院还改变了传统医院模式,创新了一体化智慧医疗平台,涵盖智能康复设备、康复信息管理平台、康复患者信息平台等,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手段让设备、用户、康复师互联互通,先后打造了“智慧病房、智慧脱机、智慧诊疗、智慧结算、智慧康复”五大智慧场景,实现智慧护理、智慧病房、智联诊疗APP、智慧移动康复治疗系统、SPD库管系统、智慧驾驶舱等应用。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院长沈旭东认为,智慧医院的智慧系统,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实现全方位的自动信息采集,也就是物联化;二是实现及时有效的传输,也就是互联化;三是实现智能处理和决策,也就是智能,最终目标是为人服务,体现以人为本。

 

89.jpg

 

       慧康复“开枝散叶”,变革孕于专科化

 

       发展于中国80年代的康复医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机构走向社区,历经40年,实现了华丽蜕变。如今,它有了新的使命,《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康复要跨专业、跨系统,并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

 

       “学科要做专科发展,是神经康复、心脏康复、呼吸康复,任何一个科都可以跟康复科对接,康复科也和任何一个临床对接。”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燕铁斌提出,现有的康复架构已不适合学科发展,要考虑学科分化,从一揽子工程慢慢“开枝散叶”,走向专科化发展,亚专科治疗,实现康复和临床的渗透融合。

 

       新学科的快速发展亟待标准规范引领,带领康复专科与亚专科同质化发展。“各个学会、协会,产业联盟都可以共同来满足市场的创新需求,制定我们所需要的标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郑洁皎认为,康复标准化能够促进学科的健康有序,助推科技创新,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

举报电话:01058302828-6823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活动 >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