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号
无声的肠道隐患:关于结肠息肉你要知道的事

209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江西省 萍乡市 萍乡市第三人民医院

黄文峰 普外科 住院医师

**无声的肠道隐患:关于结肠息肉你需要知道的事**

 

**引言**  

许多人认为肠道健康问题总会有明显症状,但结肠息肉(Colon Polyps)却可能悄无声息地在肠道内生长多年,甚至成为癌症的“前哨站”。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约95%的结直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了解结肠息肉,是预防肠道癌症的第一步。

 

---

 

一、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起的异常组织团块,常见于结肠和直肠内壁。它们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核桃,形态可能呈圆形、扁平或分叶状。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  

  1. **腺瘤性息肉**:占70%-80%,有一定癌变风险,需重点关注。  
  2. **炎性息肉**:多由肠道炎症刺激引起,癌变率较低。  
  3. **增生性息肉**:通常较小,癌变风险极低。  

 **关键提示**: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但腺瘤性息肉若未及时处理,可能经历“息肉→腺瘤→癌”的演变(通常需5-15年)。

 

---

 

 **二、警惕这些信号!**  

约50%的结肠息肉患者早期无症状,但随着息肉增大可能出现:  

- **便血**:鲜红或暗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 **腹痛**:下腹部隐痛或胀痛  

- **贫血**:长期隐性出血导致乏力、面色苍白  

 

**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肥胖、吸烟酗酒者。

 

---

 

 **三、如何揪出结肠息肉?**  

  1. **结肠镜检查(金标准)**  

   - 可直接观察肠道并切除息肉,同时进行病理活检。  

   - 建议普通人群45岁起每5-10年筛查一次,高危人群需提前并缩短间隔。  

 

  1. **影像学检查**  

   - CT结肠成像:适合无法耐受肠镜者  

   - 粪便潜血试验:初筛手段,但存在假阴性可能  

 

---

 

 **四、治疗与随访**  

- **内镜下切除**:绝大多数息肉可通过肠镜微创治疗  

   - 冷圈套切除术(≤5mm小息肉)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较大扁平息肉)  

- **外科手术**:仅适用于巨大息肉或癌变风险极高者  

 

**术后关键**:  

- 切除后需每年复查肠镜,连续2次阴性可延长至3年一次  

- 腺瘤性息肉患者直系亲属应提前10年启动筛查  

 

---

 

**五、预防策略**  

  1. 饮食调整

   - ✅ 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每日500g以上)  

   - ❌ 减少红肉/加工肉摄入(每周不超过500g)  

  1. 生活方式干预

   - 保持BMI<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 每日运动30分钟(如快走、游泳)  

  1. 药物预防

   - 阿司匹林可能降低高危人群息肉复发率(需医生评估)  

  1. 戒除烟酒:吸烟者息肉复发风险增加2倍  

 

---

 

**结语**  

结肠息肉就像埋在肠道里的“定时炸弹”,但通过规律筛查完全有机会提前拆除。记住:一次肠镜检查的保护效力可持续多年,与其担忧“会不会癌变”,不如主动采取预防措施。40岁后,请把肠镜检查纳入您的健康管理清单!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