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生病吃药”是人们最基本的认识。
那么问题来了,吃药其实也是一门技术活。你真的会吃药吗?
如果药品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已经过了保质期,那这些药还能继续使用吗?
如果药品已经发生变质,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呢?···
今天就让我们把这些丢失的用药常识给补回来吧!
吃药别随意
很多家庭当中都会常备一些非处方药,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药三分毒”,吃药的时候保证药效,又不对人体造成损害,这其中就包含了众多的医学常识。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约250万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所以了解正确的用药常识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合理贮存备用药品
尽量不要更换药品原包装
药品未用完时,不要丢弃原包装。因为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和使用期限都在原包装上,若丢弃很容易吃错药或服用过期药物。
定期清理存药
过期药物应及时丢掉,丢掉前一定要将丢弃药物毁坏后再丢弃,以免造成他人误服。原则上应每3~6个月清理药箱一次。
冷处储存
即将药品放置冰箱内,但不要放入冷冻室。因为大多数药品一旦冷冻,即使再融化也可能变质,不宜再用。
安全存放
药品应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服出现危险。
如何识别药品有效期
药品超过有效期则不能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很多家庭没有定期清理家庭小药箱的习惯,有的药品存放很长时间,超过有效期仍不知道。
有效期是指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效期,可使用到药品标识物上所标明月份的最后1天,如“有效期”为2025年6月,则可使用到2025年6月30日。
如何识别变质的药品
患者可以从外观上观察药品变化,如有以下变化则判为变质:
(1)胶囊:软化、碎裂,或表面粘连、发霉等。
(2)丸剂:变硬、变形、变色,有异样斑点或发霉。
(3)片剂:有花斑、黄片、发霉或表面有结晶。
(4)糖衣片:表面露底,呈花斑或黑色,以及崩裂、粘连发霉。
(5)冲剂(颗粒剂):有结块、潮解或冲服时有絮状物。
(6)口服液:无论颜色深浅,一般都应澄清透明,如有较多的沉淀物、絮状物,甚至发霉、有异味都应按变质药品处理。
(7)注射剂:①水针应澄明,无颜色变化,特别是静脉或输液的针剂如发现颜色加深,即说明药品质量出现问题;②油针如黄体酮等一般呈淡黄色,均应澄清,如浑浊、沉淀、分层或颜色变深则不能再用;③粉针应为干燥粉末,色泽应均匀一致,摇动时自由翻转,如有粘瓶、结块、变色等,则不能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