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的自我功能锻练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关节增生退变及关节软骨损坏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在人体关节中,膝关节除要支撑全身重量外,还要作站立、下蹲、跳跃、跑步、行走动作,因膝关节活动十分频繁,最易发生膝关节劳损,所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老年性疾病中最为常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
- 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负重用力,爬山、上下台阶,会加剧膝关节软组织如髌周脂肪垫、韧带、筋膜以及软骨的损伤。
2.肥胖:肥胖也是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体重的增加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则可以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嘛,老年人控制体重不仅对于血压、血糖、血脂等这些内科问题有帮助,对于我们的骨骼关节系统有至关重要。
3.骨密度:当软骨下骨小梁变薄、变僵硬时,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就减少,因此,有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骨密度会出现明显下降,所以临床中老年女性膝关节炎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
4.外伤和力的承受:经常的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软骨、韧带的损伤。异常状态下的关节,如踝关节扭伤时,膝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加速软骨的退行性变。正常的关节活动甚至剧烈运动后是不易出现骨性关节炎的。
5.受凉因素:我们大家都知道,平时咱们老百姓对于怕凉怕风的腿,叫老寒腿。咱们传统中医也认为呀,膝关节炎的发病跟风寒湿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也逐渐认识到,受凉后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容易产生收缩拘挛使得膝关节受力发生变化,另外也会影响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影响一个来路,来路就是回让膝关节供血不足,同时呢去路呢,关节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输送出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膝关节长期反复疼痛,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行走不方便,伸屈膝关节受限,下蹲困难,上、下楼梯疼痛明显,或突然活动发生刺痛,关节可出现晨僵,并会伴有突然“打软腿”欲跌现象,在受凉、天气变化或湿度增加时加重。膝关节屈伸到一定程度引起疼痛,并且在屈伸过程中往往会有弹响、摩擦感或捻发响声。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关节积液,并发滑膜炎。进一步加重后会出现关节变形、下肢肌肉萎缩等。
自我功能锻炼、保卫膝关节
老年性膝骨关节炎除了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自我功能锻炼。
自我功能锻炼要始终贯穿于治疗、康复、预防复发的全过程。以下介绍三种居家锻炼方法:
- 俯卧位,双下肢平放于床上,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力靠向臀部,并保持屈曲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组。
升级版患者俯卧,双下肢平放,屈曲一侧膝关节并用毛巾环绕同侧踝部,逐渐向臀部尽力牵拉小腿,持续1~2分钟,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组。
2.仰卧位: 平躺仰卧,双腿平行放平。伸直一侧下肢缓缓向上抬起至大约45度,然后向上勾脚尖,感觉下肢有拉伸感,尤其是大腿前侧股四头肌要发力,保持这个动作半分钟,再缓缓放下。两侧交替进行。每次可练习5-10组。
3.靠墙半蹲: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跟距墙约5厘米站立,背部贴紧墙面,然后缓缓屈膝下蹲。屈膝角度可以先从120度左右缓缓适应,逐渐可调整至90度。每次练习时间也是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从3分钟开始渐渐加到10分钟。
认知误区
误区一 、骨关节病是小病,无需治疗:
有不少的患者认为骨关节病是小病,就跟感冒一样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日积月累关节软骨退变继续加重,甚至完全退化,最终导致严重疼痛和残疾的发生。
误区二、止痛药可治骨关节炎:
只要是药物均具有副作用,并且事实上目前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延迟或逆转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理改变。特别是止痛药物不仅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消化性溃疡,还会抑制软骨形成并加速软骨损伤,使病情恶化。
误区三、积极治疗就得换关节:
对早前的骨关节炎患者,可以实行一些保守治疗,如针灸、中药、推拿正骨等。而对于中重度患者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则可以考虑行微创治疗。不要轻易置换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