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治疗
一、引言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0%,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和青少年(运动或意外受伤)。西医治疗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手术为主,而中医在治疗此类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症状并减少后遗症。本文将从中医角度系统介绍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原理、方法及康复建议。
二、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认识
- 解剖与病因
- 桡骨远端位于手腕关节上方约2-3厘米处,是前臂与腕部力量传导的关键部位。
- 中医认为,骨折的发生与外力冲击(跌扑、撞击)、体质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骨骼退变(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 根据骨折类型可分为Colles骨折(向背侧移位)、Smith骨折(向掌侧移位)和Barton骨折(涉及关节面)。
- 辨证分型
中医将骨折分为三期:
- **急性期(伤后1-2周)**:局部肿胀、疼痛剧烈,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 **恢复期(伤后2-4周)**:肿胀消退,骨痂开始形成,需调和气血、接骨续筋。
- **后期(4周后)**:骨痂塑形,但可能存在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需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
三、中医治疗方法
- 手法复位
- **原则**:以“欲合先离,逆损伤机制复位”为指导,通过牵拉、旋转、按压等手法恢复骨骼解剖位置。
- **操作要点**:
- 患者坐位,患肢外展,助手固定前臂近端,术者双手握持手掌,持续牵引以解除嵌插。
- 根据骨折类型调整复位方向(如Colles骨折需掌屈尺偏)。
- **优势**:避免手术创伤,尤其适合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或老年患者。
- 外固定与夹板疗法
- 传统小夹板(杉树皮、竹片或高分子材料)配合压垫,通过三点加压原理维持复位后的稳定性。
- 固定范围通常不超过腕关节,保留手指活动空间,避免关节僵硬。
- 定期调整松紧度,防止血液循环障碍。
- 中药治疗
- 内服方药:
- 急性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加减。
- **恢复期**:接骨续筋,推荐续骨活血汤(骨碎补、自然铜、土鳖虫)配合补气养血药物(黄芪、熟地黄)。
- **后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健步虎潜丸。
- **外用药物**:
- 早期外敷消肿膏(大黄、黄柏、栀子研末调敷),中后期用接骨膏(乳香、没药、血竭)促进骨痂生长。
- 针灸与推拿
- **针灸**:选取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位,疏通经络、缓解疼痛;艾灸足三里、肾俞穴以温补气血。
- **推拿**:骨折愈合后,通过轻柔的揉捏、点按手法松解粘连,配合关节被动活动恢复腕部功能。
- 功能康复锻炼
- **早期(固定期)**:主动活动手指、肩肘关节,防止肌肉萎缩。
- **中期(拆除固定后)**:腕关节屈伸、旋转练习,配合中药熏洗(伸筋草、透骨草煎汤热敷)。
- **后期**:渐进性力量训练(如握力球、拉橡皮筋),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
四、中西医结合优势
- **复位与固定互补**:中医手法复位结合X线监测,确保解剖对位;夹板固定较石膏更轻便灵活。
- **加速愈合**: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约1-2周,减少延迟愈合风险。
- **减少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联合中药外敷,显著降低关节僵硬、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发生率。
---
五、典型案例分享
患者女性,68岁,跌倒后右腕肿胀疼痛,X线确诊为Colles骨折。中医治疗过程:
- 手法复位后以小夹板固定,外敷消肿膏;
- 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1周后肿胀消退;
- 第3周改用续骨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
- 6周后拆除夹板,通过推拿和功能锻炼恢复腕部活动度。
随访3个月,患者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
六、注意事项与预防
- **就医时机**:伤后立即制动并就医,避免自行揉捏加重损伤。
- **饮食调养**:多摄入富含钙质(牛奶、芝麻)、胶原蛋白(猪蹄、鱼皮)的食物,忌辛辣油腻。
- **预防再骨折**:中老年人需定期检测骨密度,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练习太极拳增强平衡能力。
---
七、结语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方案,通过“复位-固定-药物-康复”四位一体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愈合、改善功能。但需注意,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仍需优先考虑手术治疗。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综合治疗,避免盲目用药或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