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号
骨质疏松防治:守护骨骼健康,远离“脆骨”危机

2007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北京市 西城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孙海波 骨科 主任医师

 

骨质疏松防治:守护骨骼健康,远离“脆骨”危机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如同一个“隐形杀手”,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们的骨骼健康,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然而,很多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甚至在疾病已经发生后,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对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骨折等严重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骨质疏松:骨骼的“悄然危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它通常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因为在早期阶段,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人在首次出现骨折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而此时骨骼的损害往往已经较为严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骨代谢失衡:正常情况下,骨骼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即骨吸收和骨形成相互协调。然而,当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时,骨量就会逐渐减少,骨骼的强度也会随之下降。例如,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而成骨细胞功能减弱,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2.激素水平变化:激素在骨骼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弱,骨吸收加速,骨质疏松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男性体内的睾酮水平降低,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营养缺乏: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骨量减少,骨骼变脆。此外,蛋白质、镁、磷等营养素也对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

4.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骼的废用性萎缩,使骨量减少。此外,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过度饮用咖啡等也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吸烟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折的风险;过量饮酒会干扰骨细胞的正常代谢。

二、警惕骨质疏松的“蛛丝马迹”尽管骨质疏松在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仍然有一些信号值得我们关注。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骨密度检查等进一步诊断:

1. 身高变矮或驼背: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脊柱的椎体可能会发生压缩性骨折,导致身高逐渐变矮,或者出现驼背现象。这种变化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很多人可能并未察觉。

2. 腰背疼痛:骨质疏松时,骨骼的强度减弱,脊柱等部位容易受到压力而产生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腰背部的酸痛、胀痛,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加重。

3. 骨折: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患者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如跌倒、咳嗽等,就可能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柱、髋部、手腕等。髋部骨折尤其危险,它不仅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血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 牙齿松动或脱落:骨骼的健康状况与牙齿也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时,牙槽骨的骨量减少,牙齿可能会变得松动,甚至脱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一个信号。

三、骨质疏松的预防:从生活方式做起骨质疏松的预防应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合理的营养和生活方式,可以为骨骼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一些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1. 合理膳食:

• 保证钙的摄入: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每天应摄入足够的钙。成年人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50岁以上人群以及绝经后女性应增加到1000-1200毫克。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虾皮、芝麻酱等。例如,每天喝一杯牛奶(约250毫升)可以补充250-300毫克的钙。

•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建议每天在阳光下暴露15-30分钟,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此外,也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D,如鱼肝油、深海鱼类等。如果饮食中难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2.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和代谢,增加骨量,提高骨骼的强度。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的承受能力。此外,一些针对脊柱和髋部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也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3.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吸烟会干扰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过量饮酒会影响骨细胞的代谢,降低骨密度。此外,高盐饮食也会导致钙的流失,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4. 定期检查:对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如绝经后女性、老年人、有家族史等,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等方法可以准确测量骨密度,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骨质疏松的治疗:多管齐下,改善骨骼健康如果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以增加骨量、改善骨骼质量、预防骨折。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 抗骨吸收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常见的抗骨吸收药物有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等。例如,阿仑膦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每周服用一次,可以有效降低骨折的风险。• 促骨形成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形成。例如,特立帕肽是一种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骼质量。• 其他药物: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绝经后女性,还可以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但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2. 营养补充: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营养补充仍然非常重要。应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补充其他营养素,如镁、维生素K等,以帮助改善骨骼健康。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包括一些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

4. 生活方式调整:在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应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此外,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应加强护理,避免再次受伤。

五、骨质疏松防治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质疏松的防治手段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为骨质疏松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例如,一些新型的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这些药物有望进一步提高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减少骨折的发生率。此外,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也在探索中,未来可能会为骨质疏松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