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激素到底有多重要?男性60岁后,雄激素变低会怎么样?
王大爷(化名)年轻时可真闲不住,作为一名工程师,熬夜加班加点赶项目是常态;现在是退休了,但落下了一身的毛病,走路走久了,上下楼腿脚都稍有不舒服。
这天,王大爷吃完晚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想换台,却发现遥控器掉到了地上,只是弯腰捡个遥控器,就听到了清晰的"咔嚓"声,“咚”的一声跌倒在地,家人听到动静连忙出来将大爷送到医院。
晚上21点的,62岁的王大爷被家人搀扶着到诊室,医生看到王大爷肿起的右小腿,问到:“怎么摔成这样,来来来,先坐下,我看看是什么情况。”
王大爷解释说自己不小心从沙发上摔了下来。
“还好没骨折,先抽个血和做个CT拍片检查一下。”医生边检查边说道。
CT报告出来,上面显示的是骨密度堪比蜂窝的严重骨质疏松。更令人意外的是,血液检测显示他的睾酮值仅有2.1nmol/L(睾酮水平正常值的下限是12nmol/L),这个发现让医生皱起了眉头。
医生对王大爷说:“大爷,结果显示您这雄激素有点低了,引起骨密质降低,所以才跌成这样,不过别担心,我开点药您回家按时吃,一周之后过来复诊。”
王大爷连连点头,应道:“好。”
肯定有很多中老年人会疑惑为什么雄激素低会引起骨质疏松?那雄激素在人体中又占据着什么重要地位呢?医生来给您解答。
一、沉默的指挥家:雄性激素的生命交响
雄性激素就像人体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它的指挥棒不仅调控着生殖系统的演奏,更悄然指挥着骨骼、肌肉、代谢等各个声部。
雄激素是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第二性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在代谢调节和心血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调控蛋白质合成和脂质分布;除此之外,具有促进肌肉生长、维持骨骼健康、调节认知情绪等多种生理功能。
雄激素水平会随着中老年人群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当男性步入60岁后,雄激素会以每1%-2%的速度衰退,但这一下降过程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加速。例如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吸烟、酗酒、熬夜等;或是其他一些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下降、睾丸炎和垂体瘤等。据统计结果显示,约1/3的老年男性最终会陷入"激素荒原"。
不仅仅是雄激素过低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雄激素过高可能会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代谢等疾病等。
但在中老年人中,出现雄激素过低的症状会相对来说多一点。那看到这是不是想知道,低水平的雄激素会对老中老年人造成什么影响?
二、双重警报:当激素缺失敲响健康警钟
人体就像一台运行复杂且精密的机器,当其中一个零件发生改变时会引发相应的变化,身体的这些信号就是给了我们无声的警报。
警报一:骨骼的无声崩塌
王大爷的病例不是孤例。
在骨科病房,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中,42%存在不同程度的雄性激素缺乏。这些患者的骨密度下降速度是正常人的2.5倍,骨折后恢复期平均延长3周。
更危险的是,椎体微骨折往往没有明显痛感,往往是无声无息地悄然进行。
骨骼生长发育有一个完善的调节机制,骨骼系统中的成骨细胞会合成和分泌骨基质,促进骨骼的生长,但同时还存在着破骨细胞,负责吸收和分解已经坏掉或失去活力的骨组织。
在人体这个精密而复杂的微观世界里,雄性激素分子就像是精准的钥匙,开启着成骨细胞的增殖密码。它们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这种双重调节机制,维持着骨骼的"建筑工地"始终处于建设大于拆除的良性循环。
而一旦随着雄激素的极速下降,这种平衡机制被破坏,导致破骨细胞增多,骨骼被分解,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或骨骼疾病。
临床数据显示,雄性激素水平每下降1nmol/L,髋部骨折风险就增加4%。
这背后是成骨细胞活性降低30%,而破骨细胞活性却提升25%的残酷现实。更惊人的是,雄性激素缺乏者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是正常水平者的3.8倍。
警报二:代谢系统的紊乱
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睾酮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降低,且代谢综合征症状越严重睾酮水平越低,潜在表明雄激素的降低与代谢综合征有密切的关系。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危险因素在体内集结的状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早期病死率,它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肥胖、糖尿病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
雄激素下降又是如何引起代谢综合症的呢?
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雄激素过低会导致皮下脂肪组织向内脏脂肪组织分布,内脏脂肪组织代谢活性更高,会释放大量的脂肪酸,导致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
二是与炎症反应相关,雄激素过低导致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增加,导致细胞损伤和代谢紊乱;
三是与脂蛋白相关,雄激素过低导致胆固醇合成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风险。
既然雄激素过低会对身体造成这么大的危害,那我们如何正确地预防或是减缓雄激素的下降呢?别急,医生这就展开说说。
三、破局之道:科学应对激素变迁
面对激素的自然衰退,盲目补充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般情况下,只有当血清睾酮<8nmol/L且出现典型症状时,才考虑替代治疗,也就是药物治疗。在此之前,有更为安全的方法,比如:启动"生理性唤醒"程序——每天30分钟的抗阻训练,一种能够通过对抗阻力从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一种锻炼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能使激素水平提升15%-20%。
抗阻训练主要包括深蹲、硬拉、卧推、引体向上、 俯卧撑、弓步等动作,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中老年人可根据身体选择合适的动作进行训练,尤应注意安全和循序渐进。
除进行抗阻训练外,地中海饮食模式被推荐。
其包含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健康脂肪,如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能保护细胞;适量的鱼类和海鲜,如深海鱼提供的ω-3脂肪酸可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少量的红肉和卤制品,降低身体内的炎症反应。
研究显示,坚持该饮食模式6个月,游离睾酮可回升18%。
当然,如果睾酮水平确实低,或者是先经过生活干预但效果不佳,这样的话,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详细治疗方案,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同时,医生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尊重身体自然变化时,也需科学干预。
日常生活中,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当出现持续疲劳、莫名骨痛、腰围失控时,不妨去医院做个检测,及时预防可能到来的疾病。记住,60岁后的健康管理,是场需要理性与温情并存的持久战,放平心态,规律运动,健康饮食,方可能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及雄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03.14.
[2]《Obesity and age as dominant correlates of low testosterone in men irrespective of diabetes status》.Andrology. 2013.09.12.
[3]《代谢综合征对男性睾酮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老年医学研究.20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