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关节“闹脾气”:骨关节治疗全知道
生活里,不少人都被骨关节问题困扰。从年轻人久坐后起身时膝关节的隐隐不适,到老年人上下楼梯时髋关节的酸痛,骨关节疾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让人失去行动自由。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骨关节治疗的那些事儿。
常见骨关节疾病“面面观”
- 骨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多发生在膝关节、髋关节、手指关节等部位。它就像关节的“老化磨损”,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骨头之间的摩擦增加,从而引发疼痛、肿胀、僵硬,尤其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活动时,症状明显,活动一会儿会稍有缓解,但过度活动后又会加重。肥胖、关节创伤、过度使用关节等都是骨关节炎的诱发因素。
-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组织,导致关节滑膜发炎。常累及双手、腕、足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发作,除了疼痛、肿胀,还伴有晨僵,且晨僵时间较长,往往超过1小时,活动后也难以完全缓解,病情严重的还会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和行走能力。
- 痛风性关节炎:因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起。大脚趾的跖趾关节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发病时关节剧痛,红肿热痛明显,常在夜间突然发作,让人痛不欲生。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啤酒等,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 。
治疗方法大盘点
- 保守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所有骨关节疾病患者,这都是基础且重要的一环。控制体重能减轻关节负担,延缓病情发展,比如体重减轻5%,就能显著降低膝关节的压力。合理运动也很关键,像散步、游泳、骑自行车这类有氧运动,既能锻炼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又不会对关节造成过大冲击。但要避免爬山、爬楼梯、长时间蹲跪等加重关节磨损的动作。
◦ 物理治疗:热敷、按摩、针灸、理疗等物理方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比如热敷可以促进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按摩能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理疗中的超声波、红外线等也能起到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缓解骨关节疼痛最常用的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能减轻炎症和疼痛,但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骨关节炎患者,还可以使用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促进软骨修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则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控制病情发展。痛风患者在急性期需要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快速止痛,缓解期则要服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控制尿酸水平,预防发作。
- 手术治疗
◦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关节内病变,如半月板损伤、关节游离体等。通过在关节周围开几个小孔,插入关节镜和手术器械,医生能在直视下对关节内的病变进行修复、清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 关节置换手术:当关节严重受损,保守治疗无效时,关节置换是最后的“王牌”。常见的有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用人工关节替代受损的关节,能显著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术后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治疗后的“必修课”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康复训练都不可或缺。在康复初期,主要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的屈伸练习、髋关节的旋转练习等,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正常活动范围。随着病情恢复,逐渐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臀肌的训练等,强壮的肌肉能更好地保护关节,减轻关节压力。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关节损伤。
骨关节疾病虽然难缠,但只要我们早发现、早治疗,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让关节“乖乖听话”,重新享受自由活动的快乐。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骨关节健康,远离关节病痛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