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后千万别揉!急救黄金48小时这样做才正确
扭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据统计,每年约有200万人因踝关节扭伤就医,其中80%为外侧韧带损伤。令人担忧的是,超过40%的患者在扭伤后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导致伤情加重或留下后遗症。这些错误做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立即揉搓伤处。
一、扭伤后揉搓的危害
扭伤后立即揉搓伤处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当软组织受损时,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揉搓会加重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增加,肿胀加剧。同时,揉搓可能使原本轻微的韧带损伤发展为完全断裂。
从医学角度看,扭伤后的急性期(48小时内)是炎症反应最强烈的阶段。揉搓会刺激损伤部位,加重炎症反应,延长恢复时间。临床研究表明,不当处理会使恢复时间延长30%以上。常见的错误处理方法还包括立即热敷、过早活动等。这些做法都会加重损伤,影响愈合。
二、扭伤急救的正确步骤:
RICE原则是国际上公认的急性扭伤处理标准:
Rest(休息):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损伤。
Ice(冰敷):用冰袋敷于伤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
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减轻肿胀。
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血液回流。
冰敷时要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加压包扎要松紧适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准。抬高患肢时,可以使用枕头垫高。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剧烈疼痛,无法承重
明显畸形或异常活动
听到"啪"的断裂声
48小时后症状无缓解
三、扭伤后的康复要点
急性期过后,可以开始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随着恢复情况,逐步增加主动活动范围。
康复过程中要注意:
避免过早负重
控制活动强度
注意保护伤处
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量
预防再次扭伤的关键在于加强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平衡训练、抗阻训练等方式提高关节稳定性。扭伤处理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重要的医学原理。正确的急救处理不仅能减轻痛苦,更能避免后遗症的发生。记住:扭伤后千万别揉,遵循RICE原则,及时就医,科学康复,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