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号
踝扭伤后热敷?这些误区可能加重伤情!骨科医生教你正确处理

194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河南省 郑州市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王刚 骨科 科主任

脚踝扭伤后热敷?这些误区可能加重伤情!骨科医生教你正确处理

 一、脚踝扭伤:生活中最常见的"意外"

 深夜急诊室里,25岁的小马在朋友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进诊室:"医生,我打篮球时踩到别人脚上,现在脚踝肿得像个馒头..."。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国医院上演。据统计,每天每万人中就有1人发生踝关节扭伤,其中80%以上属于外侧韧带损伤。穿高跟鞋下楼梯、运动起跳落地、甚至走路踩空台阶,都可能让这个看似灵活的关节瞬间"罢工"。

 二、你的脚踝比想象中更脆弱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构成,外侧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等三束韧带守护。当我们足底向内翻转(内翻)时,外侧韧带就像橡皮筋一样被拉长。当拉力超过极限,就会发生部分撕裂甚至完全断裂。这时关节腔内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导致肿胀,这就是为什么扭伤后脚踝会迅速"发面"的原因。

 三、正确处理黄金四步曲(RICE原则)

  1. Rest制动(立刻停止活动)

 案例:阿姨买菜时扭伤仍坚持走回家,结果第二天无法下床。正确做法是立即寻找支撑物,避免伤脚承重。

  1. Ice冰敷(48小时内关键期)

 错误示范:李大叔用热水泡脚导致肿胀加剧。应使用冰袋(包裹毛巾)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持续2天。

  1. Compression加压包扎固定)

 使用弹性绷带从脚趾向小腿螺旋缠绕,注意保持脚趾颜色正常,过紧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1. Elevation抬高患肢

 坐卧时用枕头垫高伤脚,使脚踝高于心脏平面,可利用重力促进淋巴回流,减轻水肿

 四、五大常见误区要警惕

 误区1:能走路就没事

 事实:部分韧带撕裂仍可行走,但继续负重会加重损伤。建议伤后24小时内使用拐杖。

 误区2:马上贴活血膏药

 警示:急性期贴膏药会加速血液循环,反而加重肿胀。建议72小时后再考虑外用药物。

 误区3:自己随意推拿按摩

 危险案例:赵先生请"老师傅"大力揉搓,导致局部血肿增加,水肿严重,最终形成张力性水泡建议急性期应避免任何手法治疗。

 误区4:过早进行热敷

 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出血,水肿。冰敷才是急性期首选应使用冰袋(包裹毛巾)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持续2天。48小时后可视情况改用热敷。

 误区5:不肿就不就医

 提醒:儿童踝关节扭伤可能伴随骨骺损伤,成人可能伴有撕脱性骨折,老年人需排除骨质疏松性骨折,建议尽早就诊拍片,必要时检查踝关节肌骨超声

 五、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伤后1-3天):坐姿脚趾抓毛巾练习,仰卧位踝泵运动(勾脚/绷脚),每天3组每组15次。

 第二阶段(1-2周):弹力带抗阻训练,坐姿用弹力带辅助做内翻/外翻动作,增强肌肉力量。

 第三阶段(2-4周):单腿站立练习,从扶墙站立到闭眼站立,逐步恢复本体感觉。

 第四阶段(1个月后):八字绕桩走、侧向跨步等功能性训练,运动员可加入跳跃稳定性练习。

 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 运动防护:篮球、足球等高风险运动建议佩戴专业护踝,新手可使用肌内效贴布。
  2. 鞋具选择:登山选高帮鞋,跑步选后跟杯稳固的跑鞋,老年人避免穿软底布鞋。
  3. 环境排查:居家浴室铺防滑垫,楼梯转角安装感应夜灯,雨天避开湿滑瓷砖路面。
  4. 肌力训练:每天靠墙静蹲3分钟,提踵练习30次,可显著增强踝周肌肉保护力。

 七、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受伤时听到"啪"的响声

 无法承重超过4步

 肿胀48小时内未消退

 出现皮肤青紫蔓延至足底

 伤后3周仍有关节松动感

 作为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踝关节的健康直接影响我们的行动自由。记住:正确处理第一次扭伤,就是预防反复损伤的最好保障。下次遇到脚踝受伤,请放下那些道听途说的"偏方",科学应对才能早日康复!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