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反复太闹心?中医妙招来“镇场”!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易成慢性病等为特征,湿疹的反复发作,着实让人心累。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深入探究一下这个让人烦恼的皮肤问题。
小杨是一位年轻上班族,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点外卖。最近,他的身上出现一些疹子,主要集中在手肘、膝盖颈部等部位,开始随便擦了点药膏,可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小疹子逐渐融合成片,皮肤也逐渐变得粗糙、肥厚,瘙痒也愈发剧烈,不停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渗液。无奈之下,小杨来到了皮肤科就诊,医生仔细诊疗后,判断他这是由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所致的湿疹。
在中医理论中,湿疹被称为“湿疮”“浸淫疮”等。其发病主要与湿邪、热邪、风邪、血虚等因素有关。湿邪具有黏滞、重浊的特性,容易阻滞气血运行,蕴久化热,湿热交结,便会引发皮肤病变,风邪善行而数变,可加重皮肤的瘙痒和皮疹的扩散,血虚则会导致肌肤失养,使皮肤干燥、粗糙,加重病情。针对小杨的病情,我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中药内服:方剂选取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热燥湿泻火,泄肝经湿热;泽泻、木通、车前子等利水渗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以防诸药过于苦燥伤阴;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病人服用一段时间后,湿热之象明显减轻,瘙痒症状也有所缓解
中药湿敷:对于局部渗出明显的皮损部位,采用马齿苋、黄柏、白鲜皮、苦参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中药进行湿敷。将这些中药材煮水后,放凉至适宜温度,用多层纱布浸湿后敷在患处。
穴位按摩:我们教给小杨一些简单穴位的按摩方法,如曲池穴、血海穴等。曲池穴具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的作用;血海穴能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3 - 5分钟。
经过治疗小杨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同时我们从几方面也强调了预防湿疹复发的重要性。
饮食调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助湿生热,诱发加重湿疹,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薏米等。
生活起居:保持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情绪调节:长期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气的疏泄和脾胃的运化,从而加重湿疹,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运动等方式缓解压。
皮肤护理:避免过度搔抓皮肤,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洗澡后要及时擦干皮肤,涂抹温和的保湿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