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号
中医揭秘痛经原因与调理之道

134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妇科

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

刘继红 中医科 医师

中医揭秘痛经:原因与调理之道

 

痛经,困扰着众多女性,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从中医视角看,痛经主要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如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等,导致经血阻滞胞宫;“不荣则痛”则是因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使得胞宫失于濡养。

 

从病因来说,外感寒邪是常见因素。女性经期若不注意保暖,贪食生冷,寒邪就会客于胞宫,血遇寒则凝,运行受阻,从而引发痛经。不良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长期熬夜会损伤气血,过度劳累易致气血亏虚,这些都可能成为痛经的诱因。情绪波动同样影响巨大,长期焦虑、抑郁,会使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进而引发痛经。

 

中医调理痛经方法多样。在中药调理方面,针对不同证型有不同用药。气滞血瘀型,常用膈下逐瘀汤,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寒凝血瘀型,少腹逐瘀汤较为合适,可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气血虚弱型,选用八珍益母汤,能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中医外治疗法也独具优势。艾灸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艾灸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具体操作时,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艾灸10 - 15分钟。穴位按摩也方便易行,按摩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 - 5分钟,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度,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痛经。

 

日常调理同样重要。饮食上,经期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可适当多吃些温热、易消化且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生姜等。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可多喝热水或热红糖水。同时,保持心情舒畅也至关重要,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希望这些中医知识能帮助广大女性更好地应对痛经,拥有健康的生活。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