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麦大枣汤:儿童多动症的“安心方”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 孙湖
一、儿童多动症:不只是“调皮”那么简单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情绪易激动时,常将其归结为“调皮”或“性格问题”。实际上,这可能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表现。西医认为这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相关,常用药物如哌甲酯等进行治疗,但部分家长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转而寻求中医调理。
中医将多动症归为“脏躁”、“躁动”范畴,认为与心肝火旺、阴阳失衡有关。而中医食疗以其温和、安全的特点,成为辅助调理的重要手段。其中,甘麦大枣汤这一经典方剂,便是调理儿童多动症的“明星食疗方”。
二、甘麦大枣汤:千年古方的智慧
甘麦大枣汤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用于治疗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后世医家发现,其“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同样适用于儿童多动症的调理。
组方解析
- 甘草(6克):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小麦(15克):养心宁神,除烦止渴。
- 大枣(5枚):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三味药食同源的食材搭配,性质平和,甘甜适口,尤其适合儿童服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麦富含维生素B族,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大枣中的环磷酸腺苷能改善情绪;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三、为何甘麦大枣汤适合多动症儿童?
- 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多动症儿童常表现为“阳亢于上,阴亏于下”。甘麦大枣汤中,小麦清心火、养心阴;大枣补脾养血;甘草调和阴阳,三者共同恢复脏腑平衡。
- 改善睡眠,稳定情绪
临床观察发现,约60%的多动症儿童存在睡眠障碍。甘麦大枣汤能缓解夜间盗汗、易惊醒等问题,通过改善睡眠质量间接减少白天多动行为。
- 健脾益气,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脾主思”,脾胃虚弱会影响注意力。此方通过补脾,帮助儿童提升专注力,同时增强免疫力,减少反复感冒等诱发病情加重的因素。
四、家庭食疗方案:这样用效果更好
基础做法:
- 小麦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
- 加入甘草、去核大枣,加水500毫升;
-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
- 每日1剂,分2次温服,可加入少量蜂蜜调味。
加减搭配:
- 烦躁明显:加百合10克、莲子心3克,清心除烦;
- 食欲不振:加山楂5克、陈皮3克,健脾开胃;
- 夜间哭闹:加酸枣仁6克,安神助眠。
食疗疗程
建议连续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症状改善后可调整为每周3-4次。配合规律作息、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效果更佳。
五、注意事项:安全使用是关键
- 辨证施治:甘麦大枣汤适合“心脾两虚型”多动症(表现为面色萎黄、易疲乏、多梦)。若孩子舌红苔黄、便秘尿赤(心肝火旺型),需配伍菊花、钩藤等清热药物。
- 禁忌人群:对小麦过敏、糖尿病患儿不宜使用。
- 不可替代药物:严重多动症需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疗仅作为辅助手段。
六、 案例分享
1.岳美中(著名中医学家)治儿童多动症
10岁男童,因“注意力涣散、情绪烦躁、夜间惊啼”就诊。西医诊断为ADHD,曾用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且伴食欲减退。
辨证: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属“心脾两虚,神不守舍”。
治法:以甘麦大枣汤为基础方,配伍健脾安神之品。
处方:甘草6克、小麦20克、大枣10枚,加茯苓10克、远志6克、太子参9克。
疗效:服药两周后,夜啼减少,情绪渐稳;一月后注意力明显改善,食欲恢复。
岳老指出:“此方补而不滞,尤宜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摘自《岳美中医学全集·儿科医案辑要》)
- 大塚敬节(日本著名汉方家)治小儿多动伴夜惊
6岁女童,主诉“夜间哭闹、白天多动、易怒”,伴盗汗、手足心热。西医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辨证:舌红少津,脉细数。属“阴虚内热,心神不宁”。
治法:甘麦大枣汤合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
处方:甘草5克、小麦15克、大枣7枚,加黄连3克、阿胶6克、白芍8克。
疗效:服药10日后夜惊频率减半,加用酸枣仁5克续服两周,多动及烦躁显著缓解。
大塚氏评注:“甘麦大枣汤柔润缓急,辅以黄连清心火,正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理。”(引自《汉方诊疗三十年·小儿篇》)
七、科学视角:中医食疗的现代印证
近年研究显示,甘麦大枣汤能调节血清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这与西医治疗ADHD的神经递质理论不谋而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项临床试验中,联合使用甘麦大枣汤的患儿,其Conners量表评分改善率较单纯西药组提高20%。
八、总结
甘麦大枣汤以“药食同源”的优势,为多动症儿童提供了一条温和的调理路径。但家长需注意:中医讲究整体调理,食疗需长期坚持,同时结合行为干预和家庭关爱。若孩子症状严重,务必及时就医,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注:本文图片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