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4号
急危重症患者实战演练总结报告

293

当前排名

12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陕西省 宝鸡市 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

冶少维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急危重症患者实战演练总结报告

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科冶少维副主任医师

 

 

为全面提升临床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2025年 X 月 XX 日下午两点,医院组织进行了一次急危重症患者实战演练。此次演练由急诊科牵头,全院多科室参与。通过高度还原真实场景、全流程实战操作,检验并强化医护团队快速反应、多科协作及规范救治能力,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一、演练概述

模拟患者张三,男,78岁,“发作性右下腹疼痛6天”由救护车送至我院。“8天前不慎摔倒在地,既往有冠心病及COPD”等病史被患者有意忽略,等待接诊医生追问获得。患者6天来在当地诊所以“急性阑尾炎”输液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我们设计了体格检查结果和血液检查报告用来迷惑医生(事实上真实病例正是因此而被延误的)。我们在接诊环节设计了绿色通道、供氧、停电、停水、设备、信息、缺药、危急值报告等诸多考核项目,考查各类预案的实施执行。

 

综合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医生需要对“腹腔内液性暗区”的性质进行排查,我们对“腹腔穿刺”进行了考核,并通过老年病人血红蛋白71g是否应当输血,考查了接诊医生对输血指征的理解,以及对诊疗中的预见性。

 

在得出“腹腔内出血可能”的诊断后,患者被转运至CT室进一步检查。我们设计了火灾预案,火灾可能会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发生。为保障演练的顺畅,我们安排了患者检查完毕即将送出时出现火灾。

 

随着时间的流逝,患者出血逐渐增多,医生需要重新评估病情并与家属进一步沟通,准备手术治疗,并准备输血。在转住院部途中,我们安排了患者频繁呕吐、电梯故障环节。

 

经过快捷的术前准备后,患者将要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安排在手术室门口进行交接时发现患者心肺骤停(实际演练中由于耽搁的时间比我们想象中的更长,在外科准备期间我们临时设置了心肺骤停情节,而后在手术室交接时再次发生心肺骤停)。同样为了考查重要科室的应急预案,我们安排了停电、停氧、麻醉机故障以及术中更改手术方式等突发情况的处理。

 

术毕患者被转入ICU,我们考查了病人交接、设备故障、常见医疗技术的知情告知和操作流程考核,至此演练完毕。

 

演练中考查各科室同事在临床诊疗、护理、知情同意、病历书写、院感、后勤保障等诸多环节的处理,整个演练历时3个半小时。过程安排紧凑,各部门态度认真积极。通过演练,使各科室进一步熟悉了应急预案的流程,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的处置能力,也暴露出各部门工作中的一些缺陷,为下一步医院科室的管理明确了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演练完毕后,院长主持召开了总结汇报会,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分别进行了发言,各科室医生、护士等参演人员到会聆听报告。大家充分肯定了此次演练的效果,对暴露出的问题作了较详实的反馈。

 

二、问题与分析

  1. 患者管理方面

问题:

①向家属谈话告知不及时、不充分,沟通技巧欠佳,导致矛盾激化(如家属要求院长出面,要医生直接打电话给院长,最后还真有两次打给了院长)。

②患者安全细节保障不到位。如平车上一次性中单拖地、搬运时未关注患者舒适度和安全。

 

分析:

①医患沟通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环节,演练中暴露了我们的医生在突发情况下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

②患者安全细节管理不足。反映了日常工作中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度不够,往往因时间紧张而忽视细节问题。

 

  1. 医疗技术与决策方面

问题:

①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下降趋势、低血钾)的预判不足,内出血处理不够积极。

②输血指征理解不透彻,腹穿操作需提醒才执行,基本诊疗技能薄弱。

③急诊与会诊科室职责不清,首诊医师负责制执行不到位。

④液体复苏、尿量监测等环节缺乏系统性评估。

 

分析:

①医务人员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动态评估能力不足,诊疗缺乏系统性思维。

②基础操作(如腹穿)需提醒,表明日常培训和实践不足。

③多科室协作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导致诊疗效率低下。

 

  1. 护理方面

问题:

①静脉通路建立不及时,手卫生不到位,无菌操作不规范。

②人文关怀不足(如未给患者盖被子、衣物敞开)。

③应急反应能力不佳(如氧气问题未初步排查原因、心电图机故障未及时联系相关后勤科室)。

 

分析:

①护理人员在大型演练中暴露出协作能力不足和操作规范性欠缺的问题。

②人文关怀的缺失可能是因专注于技术操作而忽视了患者体验感。

 

  1. 感控与环境管理方面

问题:

①手卫生普遍未执行,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如未用封闭垃圾桶)。

②医生、护士在诊疗前后未佩戴防护用品,环境卫生较差。

 

分析:

①感控意识薄弱是院感防控的重大隐患,尤其在演练中都未严格执行,反映出感控意识严重不足。

②环境与设备管理需进一步优化(如破旧推车、屏风)。

 

  1. 病历与质控方面

问题:

①病历文书书写不规范(如初步诊断不合理、记录不及时),知情同意签字滞后。

②会诊申请单书写不规范,抢救记录缺失。

 

分析:

病历文书作为具有法律效率的医疗文件,其规范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纠纷处理,演练中暴露的问题需高度重视。

 

  1. 应急预案执行方面

问题:

①火灾、心肺复苏等紧急预案管理流程掌握不够熟练(如复苏手法不准确、未及时通知医生)。

②设备故障、停电等紧急预案中存在漏洞。

 

分析:

制定紧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紧急突发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但在演练中部分环节反应迟缓,暴露出部分科室人员对预案熟悉度不足。

 

三、改进建议

  1. 强化培训与标准化操作

①医务人员培训:

(1) 定期开展急危重症患者相关救治培训,重点强化生命体征动态评估、输血指征、腹穿等基础操作。

(2)针对心肺复苏技术,组织全院统一培训,确保手法规范、药物使用及时。

②护理技能提升:

(1)加强无菌操作及手卫生的标准化培训,制定操作清单以减少遗漏。

(2)提高护理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初步排查能力,如氧气供应问题。

  1. 优化科室协作与责任分工

①明确岗位职责:

(1)完善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明确急诊与会诊科室的职责分工,避免推诿。

(2)制定多科室协作流程图,确保信息传递清晰。

②交接规范化:

设计标准化的交接模板,涵盖生命体征、补液量、病史等关键信息,避免遗漏。

 

  1. 提升医患沟通能力

①沟通技巧培训:

(1)通过模拟情景训练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简洁表达。

(2)制定危重症患者家属沟通模板,规范告知内容,避免矛盾激化。

②人文关怀培训:

在演练和日常工作中加入人文关怀考核,如患者保暖、隐私保护等。

 

  1. 强化感控与环境管理

①感控措施:

(1)将手卫生、防护用品佩戴纳入日常考核,确保演练与实际工作相一致。

(2)更新医疗垃圾处理设施,使用封闭式垃圾桶,定期检查环境卫生。

②设备维护:

建立设备定期检查与更新机制,确保担架、推车医疗用具等符合使用标准。

 

  1. 完善病历与质控管理

①病历规范:

(1)更新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从硬件上预防差错发生,同时设置质控提醒功能。(2)定期开展病历书写培训,明确记录要求,如手印标注、手术风险评分签字等。

②文书准备:

各科室修订知情同意书、抢救记录单等模板,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1. 优化应急预案执行

①预案细化:

(1)将火灾、停电、心肺骤停等预案拆分为具体步骤,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

(2)定期开展单项预案演练,增强熟悉度。

②突发状况应对:

针对电梯故障等环节,尽快设置应急预案。

 

四、总结

此次演练是我院深化“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的重要实践。不仅锤炼了医护团队的实战能力,而且同时也暴露出了诊疗技术、协作能力、感控意识等方面的不足,为进一步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建议在下次演练中加入更多真实场景模拟(如群体患者事件),并持续跟踪改进效果,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未来,医院将以常态化演练为抓手,推动急救流程标准化、协作机制精细化、救治能力专业化,以更高水平筑牢生命防线!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