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伤处理指南:牢记“保命四部曲”
割伤经常遇到,小到纸片划伤,大到玻璃深割,处理不当可能感染甚至留下永久疤痕。科学处理割伤,关键时刻不抓瞎!
一、割伤后必做的“保命四部曲”
第1步:止血——先按住“出血点”
正确操作:
①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伤口(别用纸巾,碎屑会粘在伤口上);
②抬高受伤部位(比如手割伤就举过头顶);
③持续按压10-15分钟,别频繁松手查看!
注意:
❌ 不要撒面粉、牙膏、烟灰止血!可能引发感染;
✅ 血渗透纱布就再盖一层,别掀开原来的!
第2步:冲洗——冲走“隐形杀手”
怎么冲:用流动清水(自来水即可)冲洗伤口3-5分钟,冲掉泥沙、碎玻璃等脏东西。
进阶操作:
①有条件用生理盐水冲洗更温和;
②伤口深或污染严重(如被生锈刀割伤),可再用碘伏棉签轻轻擦拭周围皮肤(别涂进伤口里!)。
第3步:包扎——给伤口穿“防护服”
浅层小伤口:贴创可贴(贴前保持干燥,每天更换)。
较大伤口:
①涂一层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
②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③每天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流脓。
第4步:防感染——警惕“危险信号”
割伤后3天内要重点观察:
正常反应:轻微红肿、刺痛。
感染警报:
伤口发烫、持续剧痛;
红肿扩散到周围皮肤;
出现黄色脓液或臭味;
发烧或寒战。
出现以上任何一条,立刻就医!
二、割伤处理的“五大作死行为”
❌ 误区1:用酒精直接浇伤口
酒精会刺激伤口,延缓愈合,只可用于周围皮肤消毒!
❌ 误区2:伤口撒“祖传秘方”
香灰、白糖…这些都可能引发感染,深伤口更可能“封住”细菌!
❌ 误区3:伤口包紧“不透气”
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纱布轻轻覆盖即可,手指脚趾末端要能看到颜色(不变紫不发白)。
❌ 误区4:结痂后反复抠掉
结痂是天然保护层,抠掉易留疤,还会二次感染!
❌ 误区5:迷信“口水消毒”
口水含细菌,舔伤口=给细菌“投喂”营养!
三、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去医院!
伤口深:能看到黄色脂肪(像“油花”)或白色筋膜(像“薄膜”)。
血流不止:按压15分钟仍出血,或呈喷射状(可能伤到动脉)。
异物残留:玻璃渣、木刺等卡在伤口里。
特殊污染:被生锈金属、泥土、动物粪便污染的伤口(破伤风风险高!)。
部位关键:脸、手部关节、生殖器等,处理不当易留疤或影响功能。
四、家庭急救包必备清单
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吸收渗液。
弹性绷带:固定纱布,加压止血。
碘伏棉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更温和。
创可贴:小伤口应急使用。
镊子:拔除肉眼可见的小异物(用前酒精消毒)。
五、医生紧急提醒
破伤风疫苗:
被生锈物、泥土污染的伤口,若5年内未打过破伤风疫苗,需24小时内补打!
疤痕预防:
①愈合期避免晒太阳(用纱布遮挡);
②掉痂后涂硅酮凝胶(如芭克)减少疤痕。
儿童割伤:
别用卡通创可贴分散注意力,孩子可能撕扯导致二次损伤!
结语
割伤处理的核心就八个字:止血、清洁、防感染、观察!记住:小伤口也可能惹大麻烦,科学处理才能让伤口“乖乖愈合”。转发给家人朋友,关键时刻能避免截肢甚至救命!
附:伤口愈合时间参考
表皮擦伤:3-7天
浅层割伤:1-2周
深达脂肪层:2-4周(可能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