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9号
别让崴脚成为习惯

58

当前排名

1585

当前票数

6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山西省 晋中市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田秀平 护理部 主任

 

别让崴脚成为习惯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经常崴脚,称之为习惯性。好多人不当回事儿,认为就是扭了一下,又没有明显的症状,不需要去特殊处理。其实每一次崴脚,都会对踝关节韧带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韧带强度和关节稳定性都会相应减弱,时间长了会引起持续的不适和肿痛,并可能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还会影响到人整体的安全,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一、为什么崴脚一次后容易再发生无数次?

1. 韧带损伤未修复

初次崴脚时,踝关节韧带可能因过度拉伸而松弛或撕裂。若未及时有效的治疗,韧带无法正常愈合,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出现反复崴脚的现象。

2.本体感觉减弱

韧带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对运动状态和身体位置的感知减弱,遇到地面不平、光滑等危险情况时,身体不能准确感知,自我调整能力也差,无法快速调整姿势导致再次崴脚。

3. 肌肉力量失衡

小腿外侧肌肉和臀部肌肉(如臀中肌)无力,会降低对踝关节的动态保护能力,加剧关节的不稳定。

二、崴脚后的正确处理原则(RICE原则)

1. 休息(Rest):受伤害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增加损伤。

2. 冷敷(Ice):在受伤后48小时内,每2小时冷敷15-20分钟,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减少组织液渗出。或使用石膏、支具固定踝关节,减轻疼痛的同时避免二次损伤。

4.抬高患肢(Elevation):将受伤的脚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血液回流以减轻肿胀。

三、崴脚后常见的处理误区:

误区1:立即热敷或涂抹红花油等活血药→热敷和活血药会扩张血管,加重出血和肿胀,应在48小时内冷敷。

误区2:强行活动或继续运动→可能导致二次损伤,甚至发展为慢性滑膜炎或韧带松弛。

误区3:外力揉捏→可能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加重韧带损伤。

误区4:忽视就医→若崴脚后肿胀严重、无法承重或关节变形,需及时排除骨折或韧带断裂。

四、预防习惯性崴脚的康复训练:

1. 踝关节稳定性训练

1)单脚站立:从平地逐渐过渡到软垫,每次30-60秒,每天3组。

 

2)提踵练习:脚尖站立后缓慢下落,增强小腿肌肉力量。

2. 本体感觉训练

1)闭眼单脚站:在安全环境下闭眼站立,提升神经肌肉控制。

2)弹力带抗阻训练:用弹力带做踝关节内翻、外翻动作,强化肌肉反应。

3. 臀肌与下肢协调训练

1)蚌式开合:侧卧屈膝,抬膝锻炼臀中肌,改善髋-踝联动。

2)臀桥训练:强化臀部肌肉,减少踝关节代偿压力。

五、日常防护建议:

1. 选择合适的鞋子:运动时穿高帮、防滑鞋,避免鞋底磨损严重。

2. 运动前热身:重点激活小腿和臀部肌肉,提高关节灵活性。

3. 避免高危动作:如在不平路面奔跑、穿高跟鞋长时间行走等。

六、何时需要就医?

若崴脚后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1.无法承重或关节明显变形(可能骨折或脱位)。

2.肿胀、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

3.保守治疗无效,需评估手术修复韧带。

 通过科学的急救处理、系统康复训练和日常防护,可有效降低习惯性崴脚风险。若已出现反复扭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避免遗留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