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在疼痛科的应用
1、针刀治疗颈腰椎病
针刀治疗颈腰椎病是为针刀为主,手法为辅,药物理疗,器械辅助。椎周软组织的四大病理机制是颈椎病发病的基本原因。针刀的治疗原则也是针对软组织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制定的,通过点→线→面针刀综合治疗破坏颈椎病的病理构架,即针刀松解病变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和堵塞集中部位(点) ;并切断它们的彼此的连结线(线) ,即对不同层次、不同组织间的粘连、疤痕进行闭合切割松解;再应用手法,松解病理构架中各软组织间的残余粘连、疤痕,同时矫正骨关节微小错位(面) ;然后应用药物理疗,预防感染,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吸收;最后对有骨关节错位的病人,使用固定器械,固定错位的颈腰椎,防止再移位。从而在根本上治疗颈椎病。
2、小针刀治疗神经卡压综合征和筋膜间室综合征
小针刀是将传统的中医针灸用的针和西医手术用的刀结合的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小针刀治疗神经卡压的作用机制是:(1)切断卡压神经腱膜、筋膜,韧带,增加神经通道容积,使行走其中的神经得以松弛。(2)切开卡压神经周围粘连、增生之病理组织。有些神经卡压并非在狭窄的骨纤维遂道,而是在平时不易卡压的部位,由于局部的粘连、增生、肥厚、挛缩之组织压迫神经造成,如外伤性神经牵拉,神经双或多处卡压,手术后神经卡压等。只要熟悉局部解剖,遵守针刀手术操作规程,不会对神经组织造成伤害,并且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3、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刀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根本病因主要是继发性的。该病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造成膝关节周围各种软组织之间损伤粘连、挛缩、牵拉,如关节囊纤维层和滑膜层粘连挛缩、肌肉起止点与关节囊及骨面的粘连、关节囊与滑膜囊粘连等,最终导致膝关节内的力学平衡失调,关节内出现高应力点,而出现临床症状。同时,在大多数患者的X线片上可见关节间隙变窄,且开始多是在内侧关节间隙变窄,这是因为膝关节内侧除与外侧同时存在侧副韧带外,还有由半腱肌、缝匠肌和股薄肌在胫骨结节内侧形成的鹅足止点,即膝关节内侧应力比外侧应力大,这就是当病因长期作用于膝关节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粘连、变性、增生、形成瘢痕,关节间隙变窄,且以膝关节内侧为主的原因所在。根据力学平衡失调病理机制,应用针刀,松解粘连、挛缩、切开瘢痕,会收到满意疗效。
4、针刀治疗骨关节病(膝关节和肩关节)的优点
针刀集圆形的针身,细小的刀口为一体,将中医针灸理念及西医手术刀功能融为一体,以针的形式进入人体,在体内实施手术刀的功能,对关节各处粘连挛缩的组织进行精确松解,重新恢复关节内的力学平衡,从而把中医难以治疗的、西医需要切开大松解才能解决的病变。针刀手术的优点:
(1) 将西医的开放手术变成了闭合手术,实现了病变部位的精确松解;
(2) 对人体正常组织损伤极小,针刀体积微小,对病变粘连精确剥离,却避免了常规手术大切口对人体正常组织的破坏;
(3) 避免了开放性手术的诸多并发症。如手术出血,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术后再粘连等。
5、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病灶不局限于肱骨外上髁,同时处理肱桡关节间隙病灶可提高疗效,单纯局部注射疗法有助于近期缓解症状,但不能维持远期效果。小针刀疗法结合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网球肘,效果较好。通过小针刀的分离铲剥,割切之法松解挛缩粘连的组织,使患处聚结散去,使之与周围组织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再加上痛点封闭能起到很好的消炎镇痛作用,对小针刀疗效进一步巩固。
6、针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瘢痕痛
瘢痕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根据针刀治疗的基本原理:疏通粘连、松解斑痕、延长挛缩、切割减张内引流、利用创伤修复机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用局部针刀微创法进行皮内、皮下、浅筋膜内的松解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瘢痕痛,效果较好。
7、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针灸减肥已被广大患者所熟识。针刀的刺激量远远大于针灸,针感更为强烈而持久,从而提高了疗效;另一方面可利用刀的切割作用,针刀在脂肪层的推切、摆动能直接破坏脂肪颗粒,使之液化吸收,减少了脂肪细胞的数目。因此,针刀减肥疗效优于电针和手针。针刀减肥安全、省时。针刀减肥不留针,每次操作时间约5 min,而且间隔时间较长,约5天左右治疗1次。 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减脂、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同时操作安全、省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