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雨湿缠绵,一杯祛湿茶解春愁
岭南的春天阴雨绵绵,空气湿度大,很多人会感觉身体沉重、没精神、胃口差,这正是中医说的“湿气重”。湿气不除,容易引发疲劳、关节酸痛等问题。从中医角度看,祛湿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湿。下面用最直白的方式,说说怎么用祛湿茶应对潮湿季节。
一、湿气从哪来?
- 外湿:岭南雨水多,空气中湿气重,通过皮肤、呼吸进入身体。
- 内湿:吃太多生冷、油腻食物(比如冰饮料、炸鸡),或者脾胃弱的人,运化水湿的能力差,湿气堆积在体内。
湿气重的表现:
头发、皮肤爱出油
舌苔厚腻,舌头边缘有齿痕
大便黏马桶,冲不干净
总感觉睡不醒,身体困重
二、祛湿茶的核心思路
中医祛湿不是单纯“排水”,而是分三步:
- 醒脾:让脾胃动起来,像烘干机一样把湿气“烤干”。(常用陈皮、砂仁)
- 利湿:打开排水通道,让湿气从小便排出。(比如茯苓、薏苡仁)
- 补气:湿气重的人往往气虚,加点补气的药材,祛湿更彻底。(比如五指毛桃、黄芪)
三、家常祛湿茶配方
1.适合大多数人
材料:茯苓10克、炒薏苡仁15克、赤小豆10克、陈皮3克
做法:以上材料加水煮20分钟,煎汤代茶饮。
- 湿热型(舌苔黄、口苦、长痘痘)
材料:木棉花10克、荷叶5克、白扁豆10克
提醒:湿热人群应少吃烧烤、火锅,适当喝点绿豆汤。
- 寒湿型(怕冷、舌苔白、容易拉肚子)
材料:生姜3片、炒薏苡仁15克、红枣2颗(去核)
- 脾虚型(吃一点就胀、容易累)
材料:五指毛桃15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
重点:五指毛桃有“南芪”之称,补气不燥热。
四、喝祛湿茶的注意事项**
- 时间:
早上9-11点(脾经旺盛时)喝效果最好。
傍晚少喝,避免频繁起夜。
- 禁忌:
孕妇去掉薏米、赤小豆,换成莲子、山药。
阴虚上火(口干、手脚心热)的人少用陈皮、生姜。
五、辅助祛湿小技巧
饮食:适当吃些冬瓜、玉米须、鲫鱼(利湿);少吃西瓜、奶茶(生湿)。
生活:雨天减少外出,衣服彻底烘干再穿,避免“外湿”入侵。
动作:每天拍打膝盖后侧的委中穴(膀胱经),帮助排湿。
祛湿茶不是药,重在长期调理。选对食材,简单煮一壶,搭配饮食作息调整,就能帮身体在潮湿季节“减负”。如果症状严重(如关节肿痛、长期疲劳),还是要及时看中医哦!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杨晓边中药师,黄兰珍副主任中药师
审核: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李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