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康复指南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骨质较为疏松,稍不留神摔倒或受外力冲击,就容易骨折。骨折不仅带来身体疼痛,还极大影响日常生活。不过,只要掌握正确康复方法并积极配合,康复希望很大。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讲老年人骨折康复知识。
骨折愈合进程
老年人骨折愈合慢,一般分三个阶段,且各阶段耗时比年轻人长。
血肿机化期(1 - 3 周)
骨折刚发生,骨折部位血管破裂出血,迅速形成血肿。因老年人身体修复能力弱,接下来 1 - 3 周,血肿机化缓慢,纤维组织生长迟缓。这期间,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老人务必严格按医嘱制动休息,防止骨折部位移位。[插入血肿机化期示意图,展示骨折处出血形成血肿及纤维连接生长的过程,标注老年人愈合缓慢的特点]
骨痂形成期(约 2 - 3 个月)
1 - 3 周后,进入骨痂形成期。身体开始在骨折部位堆积钙盐等物质,慢慢形成骨痂。但老年人骨质疏松、营养吸收差,骨痂生长比年轻人慢很多,到临床愈合所需时间更久。即便如此,也不能大意,不当活动仍可能影响骨痂生长。[插入骨痂形成期示意图,呈现骨痂逐渐包裹骨折处的画面,突出老年人骨痂生长缓慢]
骨痂塑形期(约 2 - 3 年)
这一阶段漫长,在老年人身上可能持续 2 - 3 年。随着身体活动,骨痂不断改造、塑形,骨髓腔重新畅通。可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慢,骨折部位恢复原本形态和功能的过程极为迟缓。此阶段康复训练对老年人至关重要,但要特别注意训练强度和方式,助力骨折部位重塑。[插入骨痂塑形期示意图,体现骨痂不断改造、骨髓腔再通的变化,说明老年人该阶段时间长]
康复训练计划
早期(伤后 1 - 3 周):肌肉收缩训练
此阶段骨折部位不稳定,主要进行简单轻柔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比如腿部骨折,缓慢绷紧、放松大腿肌肉,力度要适中,避免疼痛或影响骨折部位;手臂骨折,轻轻握拳、伸指即可。这些小动作能促进血液循环、消肿,预防肌肉萎缩。每天多做几组,每组持续 3 - 5 秒,循序渐进增加强度。[插入早期肌肉收缩训练动作图,如老年人腿部、手臂肌肉收缩动作示范,标注动作轻柔、缓慢的要点]
中期(伤后 3 周至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训练
肿胀消退,骨折处相对稳定些,可开始活动骨折附近未固定关节。先由家人或康复师帮忙轻轻屈伸、旋转关节,动作要轻柔、缓慢,每次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适应后,老人再慢慢尝试自己主动活动,例如手腕骨折,慢慢转动手腕,活动幅度逐渐加大。同时,配合热敷,用温热毛巾敷受伤部位 15 - 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愈合。
后期(临床愈合后):综合功能训练
骨折基本愈合,但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有待恢复。此时要加大训练力度,进行关节大幅度屈伸、旋转练习,像膝关节骨折康复,多练习缓慢蹲起动作,旁边需有人搀扶保护。还可借助较轻的小哑铃、弹力带等工具锻炼肌肉力量,逐步增加肢体负重,如拄拐杖行走,慢慢过渡到独立行走。另外,老年人平衡能力差,要增加平衡训练,比如在家人搀扶下单脚站立几秒,逐渐增加时间。[插入后期强化训练动作图,包括老年人借助工具锻炼肌肉、练习行走及平衡训练等场景,标注注意保护、循序渐进]
饮食助力康复
蛋白质:修复关键
蛋白质对老年人骨折修复极为重要。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就像为骨折部位修复提供 “建筑材料”。比如每天一杯温热牛奶,易于消化吸收,一个水煮鸡蛋,简单又营养。
维生素:愈合助推
维生素在骨折愈合中作用重大。维生素 A 促进骨细胞分化,胡萝卜等黄色蔬菜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增强骨折部位连接强度,橙子、猕猴桃等水果维生素 C 含量丰富;维生素 D 帮助钙吸收,老年人可适当晒太阳,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 D,也可多吃些动物肝脏。
钙:骨骼基石
钙是骨骼主要成分,骨折后适当补钙有益。牛奶、豆制品、虾皮是钙的良好来源。但老年人补钙要适量,遵循医嘱,过度补钙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引发其他问题。同时,少吃高盐、高脂食物,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骨折愈合的干扰。
心理护理要点
骨折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易产生焦虑、沮丧、孤独等负面情绪,而良好心态是康复 “助推器”。家人要给予更多陪伴和关心,多和老人交流,倾听心声,分享日常趣事,给予鼓励支持。鼓励老人和同病相怜的患者交流,分享康复经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鼓励老人做喜欢的事,如听戏曲、看报纸,转移对病情的关注,让心情愉悦,促进身体康复。
老年人骨折康复需要耐心与毅力,从愈合阶段、康复训练,到饮食营养、心理护理,每个环节都紧密相关、十分关键。希望本文能帮老年骨折患者及其家属更好了解康复过程,积极配合治疗,让老人早日恢复健康,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