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3号
中医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

5839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北京市 大兴区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李倩男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有着丰富的方法和悠久的历史,以下是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些常见方法及原理:

 

中药内服

 

  • 辨证论治:中医通过辨证将过敏性鼻炎分为不同证型进行个体化治疗。肺气虚寒型,常见症状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遇寒加重,可伴有气短、自汗等,治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常用方剂如温肺止流丹加减。脾气虚弱型,除鼻部症状外,还可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治以健脾益气、升阳固表,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肾阳不足型,患者多有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治法为温补肾阳、固肾纳气,右归丸加减较为常用。肺经伏热型,可见鼻痒、流清涕、鼻塞等,伴有口干、咽痒等,以清宣肺气、通利鼻窍为法,用辛夷清肺饮加减治疗。

 

针灸治疗

 

  • 体针:选取迎香、鼻通、印堂、合谷、足三里、肺俞等穴位。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能通利鼻窍,是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鼻通在鼻唇沟上端尽处,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有疏风清热、通鼻窍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可调节面部气血,缓解鼻部不适;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肺俞为肺之背俞穴,可调节肺脏功能,补益肺气。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 艾灸:常用穴位有迎香、印堂、足三里、肺俞等。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阳固脱等功效。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阳气,提高抵抗力,减轻鼻痒、流涕等症状。例如,在足三里穴位进行艾灸,可温补脾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培土生金,间接补益肺气,改善过敏症状。

 

穴位按摩

 

  • 按摩者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1 - 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可促进鼻周血液循环,减轻鼻塞、流涕症状。接着,用拇指指腹按揉印堂穴,手法轻柔,以感觉舒适为宜,能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然后,按摩者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双侧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具有疏风解表、清利头目等功效,按揉风池穴可缓解因风邪侵袭引起的鼻痒、打喷嚏等症状。最后,可自行用手掌轻轻按摩腹部,以同一方向打圈按摩,有助于温补脾胃,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中药外治

 

  • 滴鼻剂:将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等具有通窍作用的中药,经过提取加工制成滴鼻剂。这些药物能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减轻鼻黏膜的充血、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例如,辛夷挥发油具有收缩鼻黏膜血管、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 熏蒸:风寒型用白芷、细辛、川芎、辛夷、苍耳子等中药加水煎煮,利用蒸汽熏蒸鼻腔。药物蒸汽可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通窍的作用。风热型用薄荷。桑叶、菊花等等中药,疏散风热,宣统鼻窍。同时温热的蒸汽还能湿润鼻腔,缓解鼻黏膜干燥,改善鼻腔局部的血液循环。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从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入手,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的目的。但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注意饮食起居,多带口罩避免接触过敏原,以提高治疗效果。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