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号
桡骨小头半脱位全攻略

1726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河南省 郑州市 郑州人民医院

郭士业 急诊外科 主治医师

 

别慌!宝宝突然"脱臼"怎么办?——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全攻略

郑州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主治医师 郭士业

 

"医生!快看看我家宝宝!"深夜的急诊室里,张女士抱着2岁的女儿冲进来,"刚才拉她上台阶,突然胳膊就抬不起来了!"这样的场景在儿科急诊每周都会出现。作为接诊过上千例患儿的急诊外科医生,今天就来为家长们详细讲解这个被称为"牵拉肘"的常见急症。

    一、认识这个"小麻烦"   

  1. 什么是桡骨小头半脱位?  

简单来说,就是宝宝肘关节处的"小骨头"暂时错位。多发于1-4岁儿童,5岁以下占95%以上,就像手机充电线接口轻微松脱——接触不良但没损坏。

  1. 为什么会发生?  

 三大常见诱因 :  

① 突然牵拉:家长单手提拉宝宝前臂(最常见)  

② 穿脱衣服:特别是套头衫用力过猛  

③ 玩耍摔倒:伸手撑地瞬间被外力扭转  

 关键解剖特点 :  

婴幼儿的环状韧带(固定骨头的重要结构)就像新橡皮筋——弹性好但固定性弱,稍用力就可能"滑脱"。

   二、家长必学的识别技巧   

   ▶ 典型表现  

-  突然哭闹 :多在牵拉动作后立即发生  

-  胳膊垂着不动 :像挂面一样自然下垂  

-  拒绝触碰 :尤其是旋转前臂或屈肘时  

-  特殊姿势 :手心向后翻转困难  

   ▶ 区分其他损伤  

| 特征        | 桡骨小头半脱位 | 骨折       | 软组织挫伤 |  

|        -|          -|        |        |  

| 肿胀        | 无             | 明显肿胀   | 轻度肿胀   |  

| 疼痛范围    | 肘部           | 全臂       | 局部       |  

| 活动能力    | 完全不能抬臂   | 部分受限   | 可轻微活动 |  

   三、急诊处置四部曲   

   第一步:冷静制动  

✅ 用围巾或衣服临时固定患肢于胸前  

✅ 安抚宝宝情绪,避免二次伤害  

❌ 不要揉搓或强行活动关节  

   第二步:专业复位(医生操作演示)  

 旋后屈肘法 :  

  1. 一手固定宝宝肘关节  
  2. 另一手将前臂外旋(像拧瓶盖)  
  3. 顺势屈肘至耳朵旁  

 成功标志 :听到轻微"咔嗒"声,10分钟内恢复活动  

   第三步:复位后观察  

- 让宝宝自己拿玩具测试  

- 多数患儿20分钟后就能正常活动  

- 无需拍片(特殊情况除外)  

   第四步:预防教育  

开具《家长告知书》并现场演示正确牵扶姿势:"扶腋窝,不拉手"  

   四、家长最关心的6个问题   

 Q1:复位时宝宝哭得更厉害,是不是弄伤了?   

A:复位时的短暂疼痛就像揭创可贴,哭闹是正常反应,真正成功的关键是复位后活动恢复。  

 Q2:会留下后遗症吗?   

A:规范处理不会!但反复脱位可能使韧带变松(就像皮筋用久变松),3次以上建议专科随访。  

 Q3:需要打石膏或吃药吗?   

A:不需要!这是纯粹的手法复位治疗,药物和固定反而影响恢复。  

 Q4:晚上发生必须立即就医吗?   

A:建议24小时内处理,但夜间宝宝疲倦时复位成功率更高,不要刻意等待。  

 Q5:能自己在家复位吗?   

A:绝对禁止!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真正骨折,我院曾接诊多例家长自行复位失败的案例。  

 Q6:哪些情况要警惕?   

⚠️ 复位后仍不能活动  

⚠️ 伴有皮肤破损或肿胀  

⚠️ 受伤时听到明显"咔嚓"声  

   五、预防宝典:三个关键场景   

 场景1:上下楼梯时   

❌ 错误:单手拽着宝宝胳膊往上提  

✅ 正确:双手扶住腋下,数"1、2、3"同步发力  

 场景2:穿脱衣服时   

❌ 错误:抓着袖口猛拽  

✅ 正确:先卷起袖子,托着手肘穿脱  

 场景3:游戏互动时   

❌ 错误:"荡秋千"式甩动双臂  

✅ 正确:选择腰部和躯干发力的游戏  

   六、特别提醒   

  1. 冬季高发:穿厚重衣服时更易发生牵拉伤  
  2. 女童多见:男女比例约1:1.5(与韧带发育差异有关)  
  3. 复发预警:首次脱位后半年内复发率约30%  

  

桡骨小头半脱位就像宝宝成长路上的"小插曲",掌握正确处置方法后完全不必恐慌。郑州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4小时提供专业小儿骨科诊疗服务,近三年累计成功复位2376例,平均处置时间不超过5分钟。记住这个急救口诀:"不拉手腕扶腋下,固定送医不揉捏",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每一天!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