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处理指南(2025年更新版)
一、急救处理核心步骤
- 立即停止进食
◦ 发现食物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保留食物样本或呕吐物/排泄物,便于后续检测。
- 催吐(适用于进食后1-2小时内)
◦ 方法:用手指、筷子刺激舌根或咽喉,或饮用20克食盐兑200毫升温水后催吐。
◦ 禁忌:若已出现昏迷、抽搐或误服强酸/强碱,禁止催吐。
- 导泻(适用于进食超过2-3小时且精神状态良好者)
◦ 药物选择:大黄30克煎服(成人)、番泻叶15克冲服,或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 注意:老年人慎用,避免脱水或肠道损伤。
- 针对性解毒
◦ 变质海鲜:饮用100毫升食醋+200毫升温水。
◦ 防腐剂/变质饮料:口服鲜牛奶或蛋清(中和毒素)。
◦ 野生菌中毒:保留样本送检,尽快就医。
二、补液与症状缓解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呕吐腹泻后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儿童及老人需重点监测脱水症状(口干、尿少、皮肤弹性差)。
◦ 禁忌: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 对症处理
◦ 腹痛:轻症可用热水袋热敷,重症需就医排除急腹症。
◦ 发热:体温>38.5℃时服用退烧药,避免掩盖病情。
三、何时需就医?
- 紧急送医指征:
✅ 持续呕吐/腹泻超过6小时
✅ 血便、意识模糊、抽搐
✅ 脱水症状(眼窝凹陷、脉搏细速)
✅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中毒。
- 就诊准备:
🔸 携带食物样本或呕吐物
🔸 记录进食时间、菜品及共同用餐者情况。
四、家庭护理与恢复期饮食
- 饮食调整
◦ 急性期:禁食4-6小时,随后少量饮水。
◦ 恢复期:从流质(米汤、藕粉)过渡到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烤面包),避免乳制品、高纤维食物。
- 卫生防护
◦ 患者餐具单独消毒,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 家庭成员接触患者后需彻底洗手。
五、特殊食物中毒处理
中毒类型 急救措施 来源
细菌性中毒 立即补液,避免使用止泻药 
化学性中毒 保留样本送检,禁用催吐 
野生菌中毒 禁止自行处理,6小时内送医 
六、预防措施
- 采购与储存
◦ 选择正规渠道食材,检查保质期,冷藏保存易腐食品(4℃以下)。
- 加工规范
◦ 生熟分开处理,肉类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5℃。
- 高风险食品处理
◦ 野生菌、发芽土豆、未煮透豆角等禁止食用。
总结
食物中毒处理需把握“快速清除毒素、维持体液平衡、及时就医”原则:
✅ 轻度症状:家庭急救(催吐/导泻+补液);
✅ 中重度症状:立即送医并保留样本;
✅ 预防关键:注意食品卫生与加工规范。
提示:若不确定中毒原因,切勿自行用药,优先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