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号
脊髓损伤,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1717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河南省 周口市 西华县人民医院

刘艳洋 康复医学科 科室副主任

刘艳洋,西华县人民医院

                     脊髓损伤,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刘艳洋 西华县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受损的神经纤维可能不再能够在大脑和肌肉之间传递信号,这种再生衰竭通常会导致严重和永久性的残疾,例如脊髓损伤后的截瘫或四肢瘫痪,更糟糕的是,这些轴突无法再生。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及致伤原因发生了变化,脊髓损伤患者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攀升,由跌倒引起的脊髓损伤在增加,女性及儿童脊髓损伤人数比例也在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患者的脊髓损伤发病风险也呈现增加的态势。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脊髓损伤患者应早期进行康复,宜从急诊抢救就开始实施康复治疗。全面高效的康复治疗能够为患者降低医疗总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物理康复疗法

  • 在急性期主要采取床边康复训练,恢复期开始进行离床康复训练,慢性期的康复治疗策略主要为回归家庭和回归社会创造条件,注重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说明:1、急性期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对全身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对残存肌力及损伤平面以上的肌肉进行肌力增强和耐力训练,重视呼吸排痰训练和间歇导尿膀胱训练,预防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2、恢复期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被动训练,主动肌力训练,疼痛治疗,膀胱训练与直肠管理,呼吸和排痰训练,预防骨质疏松,从而促进患者更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3、慢性期主要为回归家庭和回归社会、创造条件,注重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二、采用抗阻训练、手法辅助、步态指导等物理疗法。

说明:1、物理疗法对残存肌力增强有确切效果。

      2、物理疗法同时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抑郁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机器人步态训练改善患者的步行和移动能力,增强下肢肌力。

说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机器人步态训练可以有效提高部分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和下肢的肌力。

呼吸训练康复疗法

  •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吸气肌力量训练

说明:1、吸气肌训练可提高主要吸气肌(隔肌)以及辅助吸气肌(肋间肌)的力量,推迟吸气肌(隔肌)疲劳发生的时间,降低其疲劳程度,最终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炎的发生。

      2呼吸肌训练可提高肺活量、最大随意通气、最大呼气压和最大吸气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呼吸肌耐力和力量均显著提升,其中吸气肌训练已被多篇研究证实显著效果,可以纳入脊髓损伤患者的训练中。

  • 心肺功能训练

说明:改善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每周2次中等至高强度20分钟有氧训练,同时每周2次隔肌、肋间肌、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主要肌群的3组力量训练,如吸气肌抗阻训练、发声训练等。

  • 呼吸、排痰训练,体位引流,呼吸功能锻炼

说明:可以有效防治呼吸道感染,肺不张。

移动训练康复疗法

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体能训练、轮椅移动训练。

说明:1、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提高自身的活动耐力,完成更高层次和难度的训练,恢复更多的功能。

      2、轮椅移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移动,提高在复杂的环境中移动的能力,开一系列的障碍物,提高患者的独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物理因子疗法

  • 对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

说明:高压氧治疗对于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有效。建议在早期急救时应积极转运至有高压氧的地区或医院尽早治疗。

  •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

说明: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而言,功能电刺激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刺激,可提高患者手的抓握及自主运动功能。

辅助器具

轮椅是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必备的辅助器具。颈脊髓损伤患者可选择电动轮椅,胸脊髓损伤患者可选择手动轮椅。矫形器可以帮助急性期脊髓损伤患者保护脊柱的稳定。颈脊髓损伤患者可选择上肢矫形器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可使用下肢矫形器辅助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颈脊髓损伤患者可使用自助具如万能袖带、盘子挡圈、带吸管的水杯等,辅助完成进食、写字等日常生活动作,提高独立生活水平。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