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4号
了解、预防与科学应用

568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妇科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人民

彭俊丽 妇科 医生

了解、预防与科学应对

 

妇科疾病是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常见问题,涵盖从炎症到肿瘤等多种类型。由于生殖系统的特殊性和社会文化因素,许多女性对妇科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可能导致延误就医或不当处理。本文旨在科普常见妇科疾病的类型、症状、预防及治疗,帮助女性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

一、常见妇科疾病类型及症状

  1. 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黏膜及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常见类型包括:

-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表现为灰白色分泌物、鱼腥味。

- 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引起,症状为豆腐渣样分泌物、外阴瘙痒灼痛。

-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分泌物呈黄绿色泡沫状,伴有异味。

高危因素:免疫力低下、滥用抗生素、不洁性行为、糖尿病等。

 

  1. 2. 宫颈炎

宫颈炎是宫颈部位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多由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或物理化学刺激(如避孕套过敏、频繁冲洗阴道)引起。

症状:

- 白带增多、脓性分泌物

- 性交后出血

- 下腹坠胀感

注意:长期未治疗的宫颈炎可能增加宫颈癌风险。

 

  1. 盆腔炎(PID)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常见病原体为淋球菌、衣原体等。

症状:

- 下腹持续性疼痛

- 发热、异常阴道出血

- 性交痛或排尿痛

严重后果:可能导致不孕、宫外孕或慢性盆腔疼痛。

 

  1.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多见于30-50岁女性。

症状:

-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 下腹包块或压迫感(如尿频、便秘)

- 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注意:绝经后肌瘤可能萎缩,但若生长过快需警惕恶变。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如卵巢、盆腔),随月经周期出血,引发炎症和粘连。

 

典型症状:

- 痛经进行性加重

- 性交痛、排便痛

- 不孕(约40%患者受影响)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PCOS是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以高雄激素、排卵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

表现:

- 月经稀发或闭经

- 痤疮、多毛(雄激素过高)

- 肥胖、胰岛素抵抗

长期风险: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1. 妇科恶性肿瘤

- 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早期可通过TCT+HPV筛查发现。

- 卵巢癌:隐匿性强,发现时多为晚期,家族史是高风险因素。

-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

 

二、妇科疾病的预防措施

  1. 保持生殖卫生

- 避免过度清洗阴道(破坏菌群平衡)。

- 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

- 经期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劣质产品。

 

  1. 安全性行为

- 使用避孕套减少性传播感染(如HPV、HIV、淋病)。

- 固定性伴侣,避免高危性行为。

 

  1. 定期妇科检查

- 21岁以上或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一次妇科检查,包括白带常规、宫颈癌筛查(TCT/HPV)。

- B超检查筛查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1. 接种HPV疫苗

HPV疫苗可预防70%以上宫颈癌,推荐9-45岁女性接种(二价、四价或九价)。

 

  1. 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控制体重(肥胖增加PCOS和子宫内膜癌风险)。

-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内分泌失调易诱发妇科病)。

 

三、科学治疗原则

  1. 感染性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

- 对症用药:细菌性阴道炎用甲硝唑,霉菌性用氟康唑或克霉唑栓剂。

- 伴侣同治:滴虫性阴道炎需性伴侣同时治疗。

 

  1. 子宫肌瘤

- 无症状者定期观察。

- 药物治疗(如GnRH-a缩小子宫肌瘤)。

- 手术指征:肌瘤过大、引起贫血或不孕。

 

  1.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止痛药(如布洛芬)缓解痛经。

- 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孕激素)抑制内膜生长。

- 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1. 恶性肿瘤

- 宫颈癌早期可行锥切术,晚期需放化疗。

- 卵巢癌:手术+化疗为主,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用于特定患者。

 

四、打破误区

  1. “没有性生活就不会得妇科病”

   错误!阴道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与性生活无必然联系。

 

  1. “痛经忍忍就过去了”

   严重痛经可能是疾病信号(如腺肌症),需就医。

 

  1. 妇科检查很尴尬”

   正规医疗检查是保护健康的重要手段,无需羞耻。

 

结语

妇科疾病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提高认知、定期筛查和科学应对。女性应摒弃“讳疾忌医”的观念,将生殖健康管理纳入日常保健。如有异常症状,请及时至正规医院妇科就诊,切勿自行用药或轻信偏方。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