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6号
骨质疏松的防治

5685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农华锋 外科 门诊部主任

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的防治需从生活方式、营养补充、运动干预及医学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施策,以下为具体措施:

一、预防措施

营养补充

钙与维生素D:钙是骨骼主要成分,成年人每日需摄入1000-1200mg钙,可通过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获取;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建议每日补充400-1000IU(老年人需更高),可通过日晒(15-30分钟/天)或食物(深海鱼、蛋黄等)补充。

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K(如羽衣甘蓝)、维生素C(如柑橘类)的摄入,避免高盐、高糖及碳酸饮料,减少草酸(如菠菜)与钙同食。

运动干预

负重与抗阻运动:如慢跑、哑铃训练等,可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老年人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平衡训练,降低跌倒风险。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3次)。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降低骨密度,过量酒精抑制钙吸收。

避免过度防晒与节食:适度日晒促进维生素D合成;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加速骨质流失。

定期筛查

骨密度检测: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检查一次,绝经后女性和65岁以上男性需更频繁。

血液检查:监测血钙、维生素D等指标,及时调整补充方案。

防跌倒管理

居家适老化改造:如安装扶手、防滑地板;老年人行动时“慢、缓”,避免急转身。

平衡训练:通过手膝位、坐位训练增强协调性。

二、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降钙素,适用于骨折高风险人群。

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特立帕肽),用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

激素调节:绝经后女性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

综合管理

疾病控制: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原发病,减少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减轻因骨质疏松导致的焦虑或抑郁。

术后康复

骨折患者术后需早期活动,结合理疗、补钙及止痛治疗,促进骨愈合。

三、高危人群与早期干预

高危人群:绝经后女性、老年人、长期卧床者、长期服用激素者、营养不良者。

早期预防:从儿童期开始加强钙摄入和运动,中年后定期筛查,绝经女性及时评估骨健康。

四、注意事项

补钙安全:过量补钙可能引发结石,需监测血钙值;维生素D过量会导致中毒,需遵医嘱。

个体化方案:根据骨折风险分层选择药物,如极高风险者优先使用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

通过科学预防与规范治疗,可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降低骨折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