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术后伤口感染处理指南
一、症状识别:警惕感染信号
术后伤口感染可能表现为以下症状,需及时处理:
- 红肿热痛:伤口周围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加剧。
- 异常渗出:渗液变浑浊、黄绿色,或伴有异味。
- 愈合延迟:伤口长时间不结痂,甚至裂开。
- 全身症状:发热(体温>38℃)、寒战、乏力等。
二、处理原则:科学应对感染
- 立即就医评估
轻度感染(局部红肿):联系主刀医生或外科门诊复查。
重度感染(化脓、高热):需急诊处理,必要时清创或引流。
- 规范伤口护理
清洁消毒:医生指导下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酒精消毒(避免自行使用双氧水或刺激性药物)。
引流与换药:化脓伤口需开放引流,每日1-2次无菌换药,由医护人员操作。
- 抗生素使用
根据医嘱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完成全程疗程,避免随意停药。
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送检渗出液)。
- 促进愈合措施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受压或摩擦(如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营养支持:高蛋白、维生素C和锌的饮食(如鱼、蛋、新鲜果蔬)。
三、禁忌与注意事项
- 禁止自行处理:勿挤压脓液、随意涂抹药膏(如红霉素软膏需遵医嘱)。
- 避免恶化因素:戒烟戒酒,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重点监测)。
- 减少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
四、预防术后感染关键
- 术前准备: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戒烟至少2周。
- 术中无菌操作:严格遵循外科无菌原则。
- 术后护理:
保持敷料清洁,48小时内避免沾水。
监测体温,早发现早干预。
五、紧急情况处理
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伤口大量渗血、恶臭脓液。
高热不退(>39℃)或意识模糊。
伤口周围红肿快速扩散(警惕坏死性筋膜炎)。
**结语**
术后感染需医患协作,规范处理可有效控制风险。遵循医嘱、科学护理是保障伤口愈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