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2号
别让“骨头变脆”悄悄找上你:骨质疏松症防治全攻略

5663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广东省 广州市 广东祈福医院

杨建惠 骨科 主任

 

别让“骨头变脆”悄悄找上你:骨质疏松症防治全攻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身边老人轻轻摔一跤,就骨折了;弯腰拿东西,突然感觉腰酸背痛。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无声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悄然威胁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病症,骨质疏松症急需大众的关注与了解。

 

一、骨质疏松症究竟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简单来说,就是骨头的质量和密度下降,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骨折。患上骨质疏松症后,骨小梁逐渐变细、断裂,骨基质也减少,稍有外力作用,比如咳嗽、跌倒,甚至是日常活动,都可能引发骨折。

 

二、骨质疏松症是怎么来的?

 

增龄: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骨代谢发生变化,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骨头不断被破坏,却得不到足够修复,骨质流失越来越严重,骨质疏松也就随之而来。

激素水平变化:对女性而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雌激素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吸收。雌激素减少后,破骨细胞活跃,骨质大量流失。男性雄激素水平随年龄下降,同样会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干扰骨代谢,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过度饮酒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利于骨骼健康;缺乏运动使骨骼得不到足够刺激,骨量逐渐减少;长期节食或挑食,导致钙、维生素D等营养摄入不足,无法为骨骼生长和维持提供充足“原料”。

疾病与药物:一些疾病会影响骨代谢,引发骨质疏松。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骨吸收;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会破坏骨骼。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像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也可能干扰骨代谢,增加患病风险。

 

三、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

 

疼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骨骼微结构破坏,引起骨骼周围肌肉的保护性痉挛。

身高变矮、驼背:随着病情发展,椎体逐渐被压缩变形,身高就会慢慢变矮,一般变矮幅度在3-6厘米。多个椎体压缩还会导致脊柱前倾,形成驼背。这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心肺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呼吸不畅、心脏功能受限等问题。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变得脆弱,轻微外力就可能引发骨折,常见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髋部骨折后果最为严重,很多老年人髋部骨折后,生活质量急剧下降,长期卧床还会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四、如何发现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测: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特定部位(如腰椎、髋部)的骨密度,得出T值。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则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对于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血液和尿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钙、磷、碱性磷酸酶,以及尿液中的钙、磷等指标,可以了解骨代谢情况,辅助诊断骨质疏松症,并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比如,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提示骨转换活跃,存在骨质疏松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骨皮质变薄等骨质疏松相关表现,但X线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敏感性较低。CT和MRI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对一些复杂部位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五、怎样防治骨质疏松症?

 

饮食调整:

补充钙:日常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豆制品鱼虾蟹等水产品以及坚果类食物。对于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摄入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多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食物中如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含有一定量维生素D,必要时也可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适度运动:运动能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导致骨折。

药物治疗:

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常见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降钙素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还具有止痛作用,适用于伴有疼痛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是典型代表,它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形成,显著提高骨密度,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率。这类药物一般需要皮下注射,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生活方式改善:戒烟限酒,避免饮用过多咖啡和碳酸饮料。同时,注意家居环境安全,如保持地面干燥、防滑,安装扶手等,减少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症虽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从生活点滴做起,积极预防,科学治疗,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守护骨骼健康,让生活更有质量。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