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6号
青少年脊柱侧弯:早发现、早干预,守护成长 “脊梁”

5598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骨科

天津市 河西区 天津市天津医院

李云涛 中医外科 副主任医师

王昭力,主治医师,天津市天津医院 段文旭,主治医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

 

青少年脊柱侧弯:早发现、早干预,守护成长 “脊梁”

一、什么是青少年脊柱侧弯?

青少年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表现为脊柱向侧方弯曲(呈 “S” 形或 “C” 形),当 X 线测量的 Cobb 角大于 10 度即可确诊。我国发病率为 1%~2.7%,3 亿儿童青少年中约有 6000 万例,广东地区高达 3%,8~14 岁为高发期,且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 4 倍。

类型

·特发性(占多数):原因不明,与生长发育、遗传(母亲 X 显性遗传影响较大)、低 BMI(过瘦)、运动习惯(如芭蕾、体操)等相关。

·继发性:由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畸形等引起。

·先天性:胎儿期脊柱发育异常所致。

 

二、三大危害:影响身心,不可忽视

1.外形改变与心理隐患

高低肩、驼背、骨盆倾斜等体态问题逐渐显现,导致青少年自卑、社交退缩,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2.健康 “连锁反应”

脊柱两侧受力不均,引发腰背疼痛、肌肉僵硬;长期压迫心肺、胃肠,影响呼吸、消化及血液循环功能。

3.终身影响与风险升级

若未在生长发育期干预,侧弯会随年龄增长持续加重,严重者可能导致脊髓压迫,甚至瘫痪。

三、五大认知误区,家长别踩坑!

1.“姿势不良而已,注意坐姿就能好”

轻度侧弯(<20 度)也需专业干预,仅靠姿势调整无法逆转,拖延可能错过黄金矫正期。

2.“过度焦虑,频繁测量施压”

家长需理性对待,过度紧张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应定期随访而非每日监控。

3.“锻炼能完全矫正侧弯”

游泳、吊单杠等可辅助改善肌肉平衡,但无法替代支具或康复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系统方案。

4.“自学方法,盲目治疗”

网络或书籍中的碎片化方法不系统,可能延误治疗,务必遵循专业诊疗流程。

5.“必须矫正到 0 度才算治愈”

大角度侧弯经治疗后残留一定度数是正常现象,只要体态改善、功能不受限,无需过度追求 “完美”。

四、治疗时机:分阶段干预,把握黄金期

1.姿势不良阶段(预警信号)

发现高低肩、驼背、骨盆倾斜等体态异常,即使无疼痛,也需及时排查。

 

2.侧弯疑似阶段(初步判断)

·体前屈试验:弯腰时背部一侧隆起(“剃刀背”);

·触摸脊柱:平躺时脊柱呈异常弯弧。

出现以上情况,立即拍摄全脊柱 X 光片确诊。

 

3.侧弯阳性阶段(科学干预)

·10°~20°:物理治疗(筋膜放松、施罗斯训练)+ 密切观察,部分需 “预防性” 佩戴支具;

·20°~40°:定制支具矫正,配合中医正骨、牵引拉伸等综合治疗;

·>40°:可能需手术干预。

关键数据10~12 岁时,20°~29° 侧弯进展概率达 60%,而 16 岁后降至 10%,说明年龄越小,进展风险越高,干预效果越好

五、科学诊疗:个性化方案,多学科协同

1.评估分型:结合年龄、骨骼成熟度(Risser 征)、Cobb 角、体态及体能测试,制定分型。

2.康复治疗

·筋膜疗法(松解紧张肌肉)、牵引拉伸(改善脊柱活动度)、中医正骨(纠正关节错位)易罐疗法

 

·施罗斯强化训练(针对性肌力训练 + 呼吸调整,改善脊柱稳定性)。

 

3.辅助工具

·支具:根据 3D 扫描定制,控制大角度侧弯进展;

 

·足垫:纠正足部异常,从生物力学源头平衡下肢受力。

 

4.长期管理

生活指导(坐 / 站 / 卧 / 行姿势调整)、心理干预(缓解焦虑)、线上随访(持续监督康复效果)。

、家长行动指南:三步护脊

1.定期筛查:每年体检加入脊柱侧弯检查(体前屈试验 + X 光片),尤其关注 8~14 岁快速生长期。

2.科学预防

·控制体重(低 BMI 人群风险高),避免长期单侧背包、久坐;

·鼓励多样化运动(游泳、单杠等),但避免过度单一训练。

3.理性应对:一旦确诊,及时就医,信任专业方案,避免 “病急乱投医”。

 

青少年脊柱侧弯并非 “绝症”,但需以科学态度面对。早期发现、规范干预,能最大程度降低危害,守护孩子挺直的脊梁与自信的未来。别让 “小弯曲” 变成 “大问题”,关注脊柱健康,从现在开始!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