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号
中医教你如何养气血

559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北京市 东城区 北京市隆福医院

肖洁 外科 主治医师

中医教你如何养气血

 

中医养气血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需通过饮食调养、起居有常、运动导引、情志调摄等多维度协同作用。以下是系统化的中医养气血方案,涵盖不同体质、季节及生活方式:

 

一、气血不足的自我辨识

  1. 基础症状

 气虚表现:乏力懒言、易出汗、食欲差、舌淡胖有齿痕。

 血虚表现:面色苍白/萎黄、头晕眼花、月经量少色淡、指甲薄脆。

 气血两虚:以上症状兼具,常伴心悸失眠、手脚麻木。

 

  1. 舌脉特征

 气虚舌象:舌体胖大,舌苔薄白。

 血虚舌象:舌质淡白,舌面少津。

 气血虚脉象:脉细弱或沉细无力。

 

二、饮食养气血:分体质调补

  1. 通用补气血食方

 五红汤:  

  材料:红皮花生30g、红枣10颗、枸杞15g、红豆30g、红糖适量。  

  做法:食材浸泡2小时后炖煮1小时,经后连服3天。  

  功效:温补气血,改善面色萎黄。

 黄芪当归鸡汤:  

  材料:黄芪20g、当归10g、老母鸡半只、生姜5片。  

  做法:鸡块焯水后与药材同炖2小时,每周1次。  

  禁忌:感冒发热、阴虚火旺者忌用。

 

  1. 体质适配食疗

 

体质类型

推荐食方

忌口食物

气虚质

山药莲子粥+党参蒸瘦肉

白萝卜、薄荷(耗气)

血虚质

桂圆桑葚膏+猪肝菠菜汤

浓茶、咖啡(碍铁吸收)

痰湿质

四神汤(茯苓+芡实+莲子+山药)

肥甘厚味、冷饮

 

  1. 补气血明星食材

 补气TOP3:黄芪(补肺脾)、山药(健脾益肾)、小米(养胃气)。  

 补血TOP3:黑芝麻(滋肝肾)、红枣(养血安神)、桑葚(滋阴补血)。

 

三、起居导引:以动生阳,以静养血

  1. 运动养气血

 晨间升阳:  

  🌞 卯时(57点)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激活三焦气机。  

  🌞 快走30分钟(心率达110次/分钟),微汗即止。  

 晚间养血:  

  🌙 戌时(1921点)静坐调息:盘腿闭目,舌抵上腭,观想气血滋养全身。  

  🌙 睡前揉腹:顺时针100圈+逆时针100圈,助脾胃运化。

 

  1. 睡眠养血黄金法则

 子午觉:  

  ✅ 子时(231点)必须深睡,养肝胆血。  

  ✅ 午时(1113点)小憩20分钟,补心气。  

 卧姿讲究:  

  ✅ 右侧卧(减轻心脏压力)+膝间垫枕(保持脊柱中立)。

 

四、经络调养:穴位激发气血

  1. 补气要穴

 足三里(膝下3寸):每日艾灸15分钟,健脾胃生气血。  

 气海穴(脐下1.5寸):掌心搓热后顺时针揉按5分钟。

  1. 补血要穴

 血海穴(膝盖内上2寸):拇指按压至酸胀,每侧3分钟,调经养血。  

 三阴交(内踝上3寸):睡前点揉200次,通调肝脾肾三经。

  1. 气血双补组合

 推任脉:从膻中穴(两乳中点)至关元穴(脐下3寸),掌心贴肤下推49次。

 

五、情志调摄:肝郁最耗气血

  1. 疏肝解郁法

 茶饮:玫瑰3g+陈皮5g+枸杞10粒,沸水冲泡代茶饮。  

 导引术:每日晨起拍打腋下极泉穴(手少阴心经)50次,排郁气。  

 音疗:角调式音乐(《胡笳十八拍》)疏肝气。

 

  1. 静心养血法

 书法/绘画:每日30分钟,凝神静气,减少气血耗散。  

 冥想观想:想象丹田有红色光球随呼吸膨胀收缩,温养气血。

 

六、四季养气血重点

季节

养生要点

经典药膳

疏肝健脾防气郁

枸杞叶猪肝汤+荠菜粥

清心养血防耗散

莲藕排骨汤+酸梅汤

润肺益气防燥邪

银耳百合羹+黄芪麦冬茶

补肾藏精养气血

当归生姜羊肉汤+黑豆核桃糊

 

 

 

七、常见误区与真相

 ❌ “阿胶人人适用”→ 湿热体质者吃阿胶易生痰瘀。  

 ❌ “大量吃红枣补血”→ 每日超过10颗易生湿碍胃。  

 ✅ “补气血先通中焦”→ 舌苔厚腻者先用陈皮山楂茶化痰湿再进补。  

 

八、气血自测与进阶调理

 指甲月牙观察:  

  健康者应有810个明显月牙,过少提示气血不足。  

 进阶调理建议:  

  🔹 气血虚伴失眠:酸枣仁30g+龙眼肉10g煮水睡前服。  

  🔹 气血虚伴脱发:制首乌15g+黑芝麻30g打粉冲服。  

 

总结

中医养气血需遵循 “健脾益气以开源,减少耗损以节流” 原则。坚持3个月基础调理(饮食+穴位+作息),可显著改善疲劳、面色萎黄等问题。切记:“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保持平和心境是最高级的养气血之道!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