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9号
小儿不爱吃饭怎么办

5554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山东省 青岛市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董一 中医科 主任

小儿不爱吃饭怎么办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董一  

相信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家孩子特别不爱吃饭、体质差,经常感冒,前前后后消炎药、止咳药、化痰药、健胃消食药来回吃,能折腾一个多月,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里我想说的是,很多孩子出现这些问题,与脾虚有很大的关系的。孩子的常见病主要集中在脾和肺上,那些脾胃不好的孩子,就容易感冒发热咳嗽天稍微变凉就容易感冒,气温略一变就容易发热,所以把这两脏安抚好,孩子的病就少了古代行军打仗,经常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把小孩子的身体比作一支军队,那脾胃就是负责“粮草”的押运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放在小孩子身上就是说,要想让孩子身体棒棒的,就必须先把脾胃调理好。

 

很多家长听到这里肯定犯愁了,如果孩子出现这些问题不爱吃药怎么办啊?

如果小儿对口服药物比较抗拒,借助中医外治法有一定疗效,比如小儿推拿、点刺穴位等,其中有一部分治疗家长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方法一:清补脾经

位置:位于大拇指桡侧,赤白肉交际处。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手法:清补脾即来回推之,最好将宝宝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方法二:清胃经

位置: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注意!可不是整个大拇指。

功效:清中焦之湿热,和胃降逆、除烦止渴等。

手法:从腕横纹向大拇指指根推。

 

 

方法三、摩腹

操作: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 时长:5分钟。一般每日作3~4次,病症轻者,如一般食积、气滞腹胀等,一至数天即可缓解。病症较重或病程较长者,则须持续摩腹较长时间方见成效。         

禁忌症:急性外科腹痛症不可用此法。

 

 

方法四:揉足三里

  宝妈要记住“肚腹三里留”,就是说胃肠有疾先找足三里穴,还要记住另外一句话“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还是个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

        位置:首先家长可以找到儿童的髌骨。在髌骨的下缘来放儿童的手指,可以放儿童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这四个手指头并拢在一起的宽度大约在三寸。将儿童的手指从髌骨下缘横着一放,大约就是三寸的部位。在小腿的外侧缘,距离胫骨一寸的左右距离,就属于足三里的准确定位。左右腿各揉1分钟。家长一定要注意,足三里三寸的定位是根据儿童的手指来定位的。不能按照大人的手指宽度,大人的往往是有些过宽。

 

 

方法五:捏脊

捏脊的部位是脊柱,自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的时候让孩子趴伏在大人身上,或趴在床上,露出整个背部,按摩者立于孩子身后,沿小儿脊柱两边,自下而上,从尾椎骨开始,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轻轻捏住提起,沿脊柱上升,边捏边提,同时捻动手指向上推动,但不要松开皮肤,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位置

脊时经过了小儿的督脉及脊柱左右的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能够调五脏六腑,补脾胃,所以捏脊能使孩子的脾胃健旺,饮食增加。禁忌证:急性传染病,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极度虚弱的患儿,严重的心脏,肝,肾疾病。

 

方法五:针刺四缝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其具有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现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