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内科诊治及外科处理
摘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共同导致,严重时可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系统阐述糖尿病足的内科诊治策略,包括血糖控制、感染管理、血管评估及药物治疗,并详细探讨外科处理方案,如清创、血运重建、截肢等。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可优化糖尿病足的管理,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引言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及感染,进而引发的足部溃疡、坏疽或深部组织破坏。全球约15%-25%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足部溃疡,其中约20%最终需截肢。糖尿病足的治疗涉及内科和外科综合管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2. 糖尿病足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2.1 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损害周围神经,导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感觉神经病变:患者痛觉、温度觉减退,易受外伤而不自知。
(2)运动神经病变:足部肌肉萎缩,足弓变形,形成“Charcot足”。
(3)自主神经病变:皮肤干燥、皲裂,易感染。
2.2 血管病变
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缺血,表现为:
(1)间歇性跛行
(2)静息痛
(3)足部溃疡难以愈合
2.3 感染
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常见病原体包括:
(1)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2)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3)厌氧菌(如拟杆菌)
(4)严重感染可导致骨髓炎甚至脓毒症。
3. 糖尿病足的内科诊治
3.1 临床评估
3.1.1 病史采集
(1)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
(2)溃疡发生时间、诱因(如外伤、鞋袜摩擦)
(3)既往足部溃疡或截肢史
3.1.2 体格检查
(1)溃疡评估(Wagner分级或Texas分级)
(2)神经检查(10g单丝试验、振动觉测试)
(3)血管检查(足背动脉搏动、踝肱指数ABI)
3.1.3 实验室检查
(1)血糖、HbA1c(反映长期血糖控制)
(2)血常规、CRP、PCT(评估感染程度)
(3)细菌培养(指导抗生素选择)
3.2 内科治疗
3.2.1 血糖控制
(1)目标HbA1c ≤7%,避免低血糖
(2)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合并感染时)
3.2.2 感染管理
(1)轻度感染: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中重度感染:静脉用药(如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骨髓炎:长程抗生素(6周以上),必要时手术清创
3.2.3 改善微循环
(1)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血管扩张剂(西洛他唑、前列腺素类似物)
3.2.4 创面处理
(1)清创:去除坏死组织(酶学清创、机械清创)
(2)敷料选择:水凝胶(湿润环境)、含银敷料(抗感染)
(3)负压吸引(NPWT):促进肉芽生长
4. 糖尿病足的外科处理
4.1 清创术
(1)适应证:坏死组织、脓肿、骨髓炎
(2)方法:锐性清创、超声清创
(3)目标:保留健康组织,促进愈合
4.2 血运重建
4.2.1 血管介入(腔内治疗)
(1)球囊扩张(PTA):适用于局限性狭窄
(2)支架植入:长段闭塞病变
4.2.2 旁路手术
(1)适应证:多节段血管闭塞
(2)术式:股-腘动脉旁路、股-胫动脉旁路
4.3 截肢术
(1)部分截肢(趾、跖骨):适用于局限性坏疽
(2)大截肢(膝下、膝上):挽救生命,但影响生活质量
4.4 Charcot关节病的处理
(1)急性期:制动(全接触石膏)
(2)慢性期:矫形鞋、关节融合术
5.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糖尿病足管理需内分泌科、血管外科、感染科、骨科、创面护理团队协作:
(1)内分泌科:血糖调控
(2)血管外科:血运重建
(3)感染科:抗生素选择
(4)创面护理:换药、减压治疗
6. 预防策略
(1)定期足部检查(每日自查,专业年检)
(2)选择合适的鞋袜(宽松、无接缝)
(3)控制危险因素(戒烟、降压、降脂)
7. 结论
糖尿病足的治疗需结合内科和外科手段,早期干预可降低截肢风险。MDT模式可优化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敷料、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