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急性损伤护理全攻略:家长与孩子的必备指南
青少年常见急性损伤类型大揭秘
在运动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青少年们活力四射的身影,但与此同时,各种急性损伤也悄然潜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青少年常见的急性损伤类型。
骨折:外力冲击下的骨骼危机
骨折是青少年运动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急性损伤,通常是由于直接暴力(如摔倒时直接撞击地面)或间接暴力(如过度扭曲肢体)导致。比如在篮球比赛中,球员快速奔跑、跳跃后落地不稳,就可能导致腿部骨折;在足球运动里,激烈的拼抢、铲球动作,也容易引发骨折。骨折后,受伤部位会迅速出现剧烈疼痛、肿胀,甚至变形,受伤者无法正常活动受伤肢体。
髌骨脱位:膝关节的 “错位” 之痛
髌骨,就是我们膝盖前方那块可以活动的小骨头。髌骨脱位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参与一些需要频繁跳跃、扭转膝关节的运动时,如篮球、舞蹈等。髌骨脱位后,膝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无法正常屈伸,受伤者会感到膝关节非常不稳定,仿佛随时都会再次脱位。
韧带断裂:关节稳定性的 “杀手”
韧带是连接骨头与骨头的结缔组织,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青少年在进行足球、篮球、滑雪等运动时,很容易因为突然的扭转、拉伸而导致韧带断裂,其中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和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断裂。韧带断裂后,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稳定性明显下降。
半月板损伤:膝关节的 “隐形杀手”
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结构,起着缓冲和稳定关节的作用。青少年在进行篮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时,膝关节需要频繁地屈伸、扭转,这就增加了半月板损伤的风险。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尤其是在屈伸膝关节时,疼痛会更加明显,有时还会出现关节交锁(即关节突然卡住,无法活动)的现象。
扭伤、拉伤与挫伤:软组织的 “小麻烦”,也需重视
除了上述较为严重的损伤外,扭伤、拉伤和挫伤也是青少年运动中常见的急性损伤。扭伤多发生在关节部位,如踝关节、手腕关节等,通常是由于关节突然过度扭转或拉伸导致韧带损伤。拉伤则主要是肌肉或肌腱的损伤,常见于跑步、跳远、投掷等运动中,由于肌肉突然强烈收缩或过度拉伸引起。挫伤则是由于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位,导致皮下组织、肌肉等损伤。
紧急应对:现场急救黄金法则
当青少年遭遇急性损伤时,现场的紧急处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而 “PRICE 原则”,就是我们在现场急救时的黄金法则。
保护(Protection):防止二次伤害
一旦发生损伤,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停止青少年的活动,避免受伤部位再次受到外力冲击,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比如,如果是脚踝扭伤,要让伤者停止行走,避免继续负重;如果是骨折,尽量不要随意搬动伤者,防止骨折断端移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固定,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
休息(Rest):给身体修复的时间
休息是身体恢复的基础,受伤后,让青少年充分休息,能够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降低进一步损伤和出血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身体集中精力进行自我修复。以肌肉拉伤为例,如果受伤后不注意休息,继续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拉伤的肌肉进一步撕裂,加重伤势,延长恢复时间。
冰敷(Ice):减轻肿胀与疼痛
冰敷是处理急性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有效控制受伤部位的肿胀和炎症的进展,减轻疼痛。一般建议在受伤后的 48 小时内进行冰敷,每次冰敷 15 - 20 分钟,每隔 2 - 3 小时进行一次。注意,冰敷时切勿将冰块直接放置在皮肤表面,以免冻伤皮肤,可以用毛巾或纱布包裹冰块,再敷在受伤部位。
加压包扎(Compression):减少肿胀与出血
在冰敷的同时,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可以有效减少内部出血与组织液渗出,控制肿胀。常用的方法是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从肢体末端往近端的方向缠绕,力度要适中,以能感觉到轻微的压力为宜。如果包扎过紧,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麻木等不良反应;如果包扎过松,则起不到加压的效果。
抬高患肢(Elevation):促进组织液回流
将受伤部位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帮助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比如,脚踝扭伤后,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使脚踝高于心脏;上肢受伤时,可以用三角巾将手臂悬吊起来,使受伤的手臂高于心脏。抬高患肢可以与冰敷、压迫同时实施,能更好地缓解肿胀和疼痛症状。
青少年急性损伤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了解常见的损伤类型,掌握正确的现场急救和护理方法,做好预防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损伤带来的伤害,促进青少年的康复。希望家长们能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孩子,也希望青少年们能重视自身安全,在运动和生活中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