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号
手部刀割伤的诊疗

1682

当前排名

0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外科

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俊 急救医学部 主治医师

手部刀割伤的诊疗

 

  • 初步评估与诊断
  • 病史采集

   - 受伤原因(刀具类型、污染程度)、受伤时间、出血情况、既往手部疾病或功能障碍。  

   - 询问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如骨折、其他部位创伤)。  

 

  1. 体格检查  

   - 伤口评估:  

     - 位置、长度、深度(是否穿透皮肤、脂肪层、筋膜或骨关节)。  

     - 有无异物残留(如玻璃、金属碎片)。  

   - 功能检查:  

     - 肌腱损伤:主动屈伸手指功能(如不能屈指提示屈肌腱断裂,不能伸指提示伸肌腱损伤)。  

     - 神经损伤:检查手指感觉(两点辨别觉、痛觉)及手部肌肉运动(如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对掌障碍)。  

     - 血管损伤: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指端皮温及颜色,有无活动性出血。  

   - 骨骼检查*:怀疑骨折时触诊骨擦感或异常活动。  

 

  1. 辅助检查  

   - X线:排除骨折或异物残留。  

   - 超声/MRI(必要时):评估深部肌腱、神经或血管损伤。  

 

  • 急诊处理
  • 止血与清创  

   - 止血:直接压迫止血,避免盲目钳夹(防止加重神经或血管损伤)。  

   - 清创:  

     - 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污染物及坏死组织。  

     - 探查伤口深度,判断是否需手术修复(如肌腱、神经损伤)。  

 

  1. 麻醉  

   - 局部浸润麻醉(避免使用肾上腺素,防止指端缺血)。  

   - 复杂伤口或儿童患者可考虑区域神经阻滞。  

 

 

三、损伤修复

  1. 单纯皮肤裂伤  

   - 清洁伤口后一期缝合(6~8小时内最佳),使用5-0或6-0不可吸收缝线。  

   - 指端小伤口可考虑创可贴或医用胶闭合。  

 

  1. 肌腱损伤  

   - 部分断裂:屈伸功能保留者可保守治疗,支具固定。  

   - 完全断裂:急诊手术修复(如改良Kessler法缝合),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1. 神经损伤  

   - 清洁切割伤(如刀伤)建议一期显微外科修复(8~12小时内最佳)。  

   - 挫裂伤或污染重者二期修复。  

 

  1. 血管损伤  

   - 指动脉断裂:吻合修复(若技术条件不足可结扎,观察指端血运)。  

   - 重要血管(如桡动脉)损伤需紧急血管吻合。  

 

 

四、术后处理与护理

  1. 伤口包扎  

   - 无菌敷料覆盖,手指间用纱布隔开防止粘连。  

   - 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1. 抗感染  

   - 抗生素使用指征:污染伤口、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首选一代头孢(如头孢唑林)。  

   - 破伤风预防:根据免疫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免疫球蛋白(TIG)。  

 

3.固定与康复  

   - 肌腱修复后需石膏或支具固定3~4周(屈肌腱固定于屈曲位,伸肌腱固定于伸直位)。  

   - 术后1周开始被动活动,3~4周逐步过渡至主动锻炼,防止肌腱粘连。  

 

 

五、并发症管理

1.感染  

   - 表现:红肿、渗液、发热。处理:拆线引流,抗生素升级(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1. 肌腱粘连或断裂

   - 粘连:康复锻炼无效时行松解术。  

   - 断裂:需二次手术修复。  

 

  1. 神经损伤后遗症

   - 感觉障碍: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结合感觉再训练。  

   - 肌肉萎缩:电刺激治疗。  

 

 

六、随访与宣教

  1. 复诊时间  

   - 术后3天首次换药,7~10天拆线(手部血供丰富可适当提前)。  

   - 肌腱/神经修复者需定期康复评估(每2周一次)。  

 

  1. 健康教育  

   - 避免伤口接触水,戒烟(尼古丁影响愈合)。  

   - 指导功能锻炼方法(如握球、对指训练)。  

 

 

七、转诊指征

1.需专科处理的情况  

   - 复杂肌腱/神经损伤、血管吻合、开放性骨折。  

   - 术后功能恢复不佳或严重感染。  

 

总结  

手部刀割伤需精准评估深部结构损伤,及时修复肌腱、神经及血管,术后结合规范康复以最大限度恢复功能。早期识别并发症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复杂病例建议转诊至手外科或显微外科中心。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