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6号
科学护肝:正确使用中医药,远离急性肝损伤

291

当前排名

12

当前票数

0票

距离前一名

作品所属领域:药学

山东省 临沂市 莒南县人民医院

崔荣记 消化内科 副主任

科学护肝:正确使用中医药,远离急性肝损伤

莒南县人民医院 崔荣记

近年来,中医药养生备受追捧,但“养生变伤肝”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一位40岁的女性因长期自行服用何首乌泡水“乌发”,结果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类似事件提醒我们:中医药保健需要科学指导,盲目使用可能付出健康代价。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你如何安全使用中医药,并了解急性肝损伤的应对方法。

一、为什么“养生中药”会伤肝?

误区1:认为“中药纯天然=绝对安全”

许多人对中药存在误解,认为“天然成分无毒无害”。实际上,部分中药含有天然毒素或代谢产物可能损害肝脏。例如:

何首乌(未经炮制):含蒽醌类化合物,过量可导致肝细胞坏死;

土三七(非药用三七):含吡咯烷生物碱,可能诱发肝窦阻塞综合征;

雷公藤:常用于风湿治疗,但超量使用可能引起急性肝衰竭。

误区2:自行搭配“养生方”,剂量随意

民间流传的“护肝茶”“排毒汤”常包含多种药材,但配伍不当可能增加毒性。  

案例:一位患者将蒲公英、薄荷、决明子混合泡茶,每日饮用1000ml,2个月后出现转氨酶升高。中医师解释,此方清热解毒但性寒,长期大量服用损伤脾胃,间接影响肝脏代谢。

二、正确使用中医药的5大原则

1.先辨证,再用药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需根据体质选择药材。例如:

肝火旺(易怒、口苦):可用菊花、夏枯草;

肝血不足(头晕、面色苍白):适合当归、枸杞;

湿热体质(舌苔黄腻):可少量使用茵陈、栀子。

禁忌: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金银花)可能加重腹泻、乏力。

2.买正规药材,远离“三无产品”

选择有国药准字号的成品药(如六味地黄丸);

避免购买路边摊、网络“自制秘方”;

警惕名字相近的“李鬼药材”,如将“土三七”误作“三七”使用。

3.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遵守药典推荐量(如枸杞每日20克以内);

慢性病需长期用药者,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

出现食欲下降、皮肤瘙痒、发黄立即停药。

4.高危人群需谨慎

肝炎病毒携带者、酒精性肝病患者;

老年人(肝脏代谢能力下降);

正在服用抗结核药、化疗药等西药者(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5.食疗优于药补

推荐安全护肝食疗方:  

枸杞红枣粥:枸杞10克+红枣5颗+大米50克,适合气血不足者;  

冬瓜薏米汤:冬瓜200克+薏米30克,清热利湿;  

玫瑰陈皮茶:玫瑰花5朵+陈皮3克,疏肝理气。

三、急性肝损伤的3个危险信号

服用中药后若出现以下症状,72小时内就医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1.全身症状:持续乏力、恶心呕吐、低烧厌油腻饮食等;  

2.皮肤变化:巩膜或皮肤发黄、皮疹瘙痒;  

3.排泄异常:尿液呈浓茶色、大便灰白色。

四、急性肝损伤,为什么首选西药治疗?

一旦确诊急性肝损伤,现代医学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快速起效:西药如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等能迅速作用于肝脏,减轻炎症、修复肝细胞膜,或抑制病毒复制,适合急性期的快速干预。例如,甘草酸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能快速改善肝功能指标。

病因针对性:ALI病因复杂(如病毒、药物、中毒等),西药可精准针对不同病因:

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直接抑制病毒。

药物/中毒性肝损伤: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解毒,减少氧化应激。

自身免疫性肝炎:糖皮质激素能快速抑制免疫反应。

循证支持:西药疗效和安全性有大量临床研究验证。例如,NAC被证实可降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死亡率,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手术或药物性肝损伤中显著促进肝功能恢复。

标准化治疗:国际指南(如2024年《成人ALI诊疗共识》)推荐西药作为核心方案,因其剂量、疗程明确,便于临床规范应用。

并发症管理:重度急性肝损伤可能进展为肝衰竭,西药(如利胆药物、凝血因子补充)能更有效控制黄疸、出血等危急情况。

对比提示:  

中医药在慢性肝病调理中有独特优势(如抗纤维化),但急性肝损伤起病急、进展快,需优先采用西医手段控制病情,稳定后再考虑中药辅助调理。

五、治疗关键:早发现、早停药、早就医

真实案例警示

一位58岁男性因关节痛,连续服用含雷公藤的“风湿药酒”1个月,出现腹胀、黄疸。就诊时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值20倍,经住院进行保肝治疗(注射甘草酸制剂、谷胱甘肽),2周后逐渐恢复。医生强调:“若再延误3天,可能需进行肝移植。”

就医建议

1.就诊科室:肝病科、消化内科或急诊科;  

2.必带物品:近期服用的药物/药方、肝功能检查报告;  

3.避免自救行为:勿盲目服用“解药”、催吐或加大饮水量,可能加重病情。

结语:理性养生,让中医药真正造福健康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其应用必须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规避肝损伤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辨证为先”,既不可因噎废食否定中药价值,也不能盲目迷信其安全性。通过规范使用、定期监测、结合现代医学手段,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的“趋利避害”,守护肝脏健康。

 

 

 

投票
邀请好友助力